基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变量重整的大细胞肺癌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文献综述

 2022-12-30 15:31:43

开题报告(一)立题依据1.大细胞肺癌的概况近50年来,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急剧上升趋势。

2002年全世界的肺癌新病例大约为135万,死亡118万,居恶性肿瘤第1位[1].男性肺癌新发病例及死亡率居所有恶性肿瘤之首,女性肺癌新发病例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男性,新发病例居第四位(低于乳腺癌、结直肠癌及宫颈癌),死亡率居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

抽样调查[2]显示,1988年至2005年间,我国肺癌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1.63%,其中男性为1.30%,女性为2.34%。

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已居所有恶性肿瘤之首,其中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居第一位,女性发病率居第二位(低于乳腺癌),死亡率居第一位[3]。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是肺癌最常见的组织类型,约占全部肺癌的80%,确诊时70%为局部晚期(Ⅲ期)及Ⅳ期病变,5年生存率仅为15%[4].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2010年发布的GLOBOCAN2008癌症报告[5-6]显示:2008年全球肺癌新发病例预测约161万例,死亡约138万例,分别占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及死亡病例的13%及18%,居恶性肿瘤第一位。

大细胞肺癌是恶性程度较高的非小细胞肺癌类型,具有相对独特的临床表现;[7]与手术治疗的其他肺癌相比大细胞肺癌的预后明显较差;2.诊断率低诊断标准为鉴别诊断,术前难以明确,并常与术后病理不符。

另外,其具有向腺癌,鳞癌,神经内分泌癌分化的特点,也导致易误诊。

[7]3.缺乏大数据研究目前国内对于大细胞肺癌的研究不多,有限的研究也一般都局限于院内少量的病人,一般都在100例左右,8-10因此对于大细胞肺癌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报道相对混乱,缺乏更具有说服力,更标准化的统计学研究。

4.关于SEER数据库 SEER即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是北美最具代表性的大型肿瘤登记注册数据库之一,由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于1973年所建立,收集了大量循证医学的相关数据,为相关工作人员的循证实践及研究提供了系统的证据支持和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11]由此可以看出,用SEER数据库对大细胞肺癌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预后因素的研究是有重要意义的,这可以为今后的大细胞肺癌患者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资料(二)研究目的1.确定大细胞肺癌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关键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2.初步了解建立关于癌症数据库的相关要素,为今后临床药学大数据研究奠定基础(三)研究方案1.数据来源数据来自于seer 数据库, 通过对site record ICD-O-3,ICD-O-3 Hist/behav两个变量进行选定,锁定大细胞肺癌,同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在数据库所提供的的500个变量中进行初步筛选,选取了有研究意义且可能对预后有影响的93个变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