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摘要】 目的 了解我院肿瘤患者肠外营养处方的应用情况,对全肠外营养液(TPN)处方用药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和规范临床营养支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肿瘤外科包括肝胆外科、结直肠科、胰胃科、ICU、综合病区等患者2014年1-3月共计467份肠外营养处方,其审查项目有液体量、糖脂比、热氮比、提供热量、胰岛素用量、电解质用量、使用疗程、稳定性、处方经济性等。通过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查阅相关文献评价处方合理性。 结果 我院处方设计基本合理,仍存在补充能量、液体量不足,热氮比、糖脂比、液体量不合理,胰岛素用量、使用疗程欠妥,钠离子超标,脂肪乳不稳定等问题。 结论 应根据患者年龄、体重、自身疾病特点等制定个体化合理的肠外营养方案,强化药师审方意识,提高肠外营养液的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随着肿瘤的发生发展,可发生营养不良或营养风险,甚至恶病质。为改善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除了常规的抗肿瘤治疗措施外,营养支持治疗成为综合措施之一。营养不良总是与术后并非症的发生密切相关,术后应激状态提高了患者基础代谢率,分解代谢率,降低了机体利用外源性氨基酸和能量代谢的能力。使得术后营养支持不足和不能纠正术后高分解代谢状态。围手术期营养支持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导致营养不良的因素有:恶性肿瘤局部作用、各类细胞因子导致的代谢异常、抗肿瘤治疗的负性作用、对肿瘤的恐惧、焦虑、疼痛及睡眠障碍等多种原因。对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主要是改善生活质量和生理功能,提高治疗的顺应性。并非所有的肿瘤患者都要营养支持治疗并从中获益,临床应当根据个体的病情和治疗情况,通过营养评估,根据指南推荐意见,及时合理地制定营养支持治疗方案。
目前,营养支持治疗日益完善,已成为救治危重患者不可或缺的重要救治措施。营养支持除为人体提供能量之外,还具有免疫调节、保护胃肠功能与结构、减轻氧化应激反应、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并改善患者生存率等作用。但是,至今临床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非规范操作,因此需要掌握营养支持的基础理论和使用原则,使营养治疗达到良好的效果。
肠外营养液处方组成
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是指通过胃肠外途径提供机体代谢过程所需全部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法,是由适量的氨基酸、脂肪、葡萄糖、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制剂在无菌条件下按比例混合在3L配营养袋中配制而成,以病人外周或中心静脉插管输入的方式直接输入人体,达到营养治疗的一种注射液,主要为不能正常进食或超高代谢及危重的营养不良患者提供全肠外营养支持,纠正负氮平衡,提高抵抗力和存活率。医院成立专门的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有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参与TPN的处方审核及调配工作。
肠外营养液处方审核内容
肠外营养配方需要考虑能量供给,处方总液体量、热氮比、非蛋白热卡、糖脂比,维生素,微量元素,电解质的用量。同时还要注意各种营养成分混合后的稳定性,在混合储藏过程中,肠外营养制剂相对单一制剂的稳定性下降,可能形成沉淀,颜色发生变化,不同营养成分之间发生配伍禁忌,使患者身体损伤,严重的威胁生命。所以TPN处方的相容性、稳定性、配伍禁忌是合理化设计考虑的重要部分。
肿瘤患者营养支持要求
目前尚无足够资料证实肿瘤患者需要补充特殊营养素,提高非蛋白质中脂肪的比例,使脂肪供能达到非蛋白供能的百分之五十,可能有益于肿瘤患者。 补充营养素原则为提供所有营养素;同时提供所有营养素。糖类、脂肪和氨基酸是机体蛋白质合成的必需元素,另外,其他多种营养素(电解质,维生素等)同样参加合成代谢,也需要同时补充。因此肠外营养的补充为'全合一'原则,所有营养素先混合在3L输液袋中,然后输注。推荐使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作为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营养支持的工具。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