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叶片结构的药用植物的营养期的鉴别研究文献综述

 2023-01-10 15:58:07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文献综述

自林奈时代以来,人类对植物形态的统计分类大都依据生殖器官的形态[1],尤其是花和果实,而植物检索表的编制更多的也是以花和果实的特征来进行的。但是叶片作为植物一生中重要的营养器官,而且不同种属之间的相对特征较为明显,增加叶结构在被子植物鉴定与分类中的应用,就显得非常必要。

1 叶的构成及相关概念简述

作为植物的“制造工厂”,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为其生长发育制造所需有机养料的重要器官,此外,叶片还具有气体交换和蒸腾作用[2],有效地控制了植物体内水分的流失。我们都知道,生命的结构都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那叶片具有怎样的结构,才赋予它们如此神奇的功能呢?

1.1叶片的宏观组成

自然界的叶子形态万千,变化多样,但它们的组成部分基本是一致的,可分为叶片,叶柄,托叶三部分,这三部分俱全的叶子称为完全叶,如桃、柳;有的叶子缺少叶柄和托叶,如龙胆、石竹;还有的叶子有叶柄而无托叶,如女贞,这些缺少其中1个或2个部分的叶称为不完全叶。

1.2 叶片的组织学构造

双子叶植物叶片的组织构造:双子叶植物叶片的构造比较有规律,一般可分为表皮、叶肉、叶脉3部分。大多数植物的上下表皮都有气孔分布,但一般下表皮的气孔比上表皮多,不同植物叶片的气孔类型不一样,可以作为鉴别的依据[3]。叶肉通常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栅栏组织紧贴上表皮,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光合作用较强,有的只有1层,也有的排成2层或2层以上,如冬青,枇杷,各种植物叶肉栅栏组织排列的层数也不一样,可以作为叶类药材鉴别的特征。海绵组织在栅栏组织下方,与下表皮相接,排列疏松,叶绿体较栅栏组织少。双子叶植物中,有的叶片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称为两面叶,有的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称为等面叶。叶脉即是叶片中的维管束,双子叶植物的叶脉多为无限外韧性维管束,在叶片内起疏导和支持作用[1,4]。叶脉在叶片上有规律地分布,称为脉序。双子叶植物大多为网状脉序,即粗大的主脉上分出许多侧脉,侧脉上再分出许多小细脉,彼此连接成网状。常见的有羽状网状脉,如茶,枇杷;掌状网状脉,如蓖麻[4]

单子叶植物叶片组织构造:单子叶植物叶的形态结构较为复杂,但也基本是由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组成。以禾本科为例,在单子叶植物叶的上表皮中有些特殊大型的薄壁细胞,横切面上的排列略成扇形,干旱时这些细胞可失水收缩,使叶子卷曲成筒,减少水分的蒸发,又称作运动细胞,可作为单子叶植物的鉴定依据。此外,单子叶植物叶脉多为有限外韧性维管束,即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无可不断分裂的形成层组织[1]。脉序常见平行脉,常见有直出平行脉,如麦冬,淡竹叶;横出平行脉,如芭蕉,美人蕉;辐射脉,如棕榈;弧形脉,如铃兰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