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素对地塞米松诱导的肝细胞脂代谢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3-01-12 17:15:58

一.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中药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功效,其主要有效成分多为黄酮类化合物,有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素和汉黄芩苷等。黄芩素是黄芩所含的主要黄酮之一,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保肝、利胆、抗癌等作用[1],还能抗氧化、抗自由基损伤[2]此外,黄芩素作为一种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被用于防治心血管疾病,它对肝星状细胞增殖作用的强烈抑制,提示其具有开发成抗肝纤维化药物的可能性。低,光镜观察肝组织病变明显减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脂、肝脂质水平和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黄芩素对于黄嘌呤氧化酶表现出很强的抑制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黄芩素可以通过调节血脂、肝脂质、抑制脂质过氧化产物的产生和提高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并保护肝脏,从而对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有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是,由于中药具有多环节、多靶点、多通路的特性,其机制也比较复杂。因此,黄芩素防治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机体自身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自由基和过氧化物,这些物质在低浓度时可调节与细胞生长、增殖、凋亡等功能相关的信号通路,但在高浓度状态下却会破坏机体正常功能。正常情况下,自由基和过氧化物的浓度会因为机体自身的一套强大而完善的抗氧化系统而维持在一定量水平,但一旦这种抗氧化与氧化水平之间的平衡被打破,疾病变有可能发生。

黄芩素可清除自由基,可预防诸如氢过氧化物、超氧化物阴离子等氧自由基引起的成纤维细胞的损伤。芩素对脂肪肝大鼠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此外,病理学亦证实给与黄芩素四周后脂肪肝的严重程度明显减轻,表明黄芩素可以改善高脂饮食脂肪肝大鼠的脂肪变性程度,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脂肪肝的组织学变化。

糖皮质激素(GC)是由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主要为皮质醇,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抑制免疫应答、抗炎、抗毒、抗休克作用。GC经常被广泛用于治疗很多疾病,如自身免疫性和过敏性疾病、炎症急性感染或炎症、支气管哮喘等等。但由于GC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脂肪肝等,其应用受到严重的限制[3]无论是由于内源性GC增多[4],还是由于长期使用GC 类药物造成的外源性GC 增多[5],均会导致机体出现脂肪肝、血脂障碍。临床研究表明脂肪肝患者尿中可的松含量明显高,且给予地塞米松(Dex)后血中可的松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HPA轴过度激活且激活程度与肝脏病理组织密切相关[6],同样二型糖尿病患者伴非酒精性肝脂肪变性且HPA轴活性缓慢激活,皮质醇分泌增高[7]。。但GC如何导致脂肪肝的发生发展至今仍不清楚。可能归因于肝脏TG合成增加以及诱导脂肪生成关键酶乙酰CoA羧化酶(ACC)而增加脂肪酸的合成,减少脂肪酸的beta;氧化[8,9]。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在清除外源物的生物解毒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易受多种有害因素攻击,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紧密相连,在IR状态下,伴随着FFA的大量涌入,早期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能促使其大量转变成TG,但由于载脂蛋白B(ApoB)合成相对减少以及肝细胞的损伤导致大量TG无法运出而在肝细胞中贮积。GC是一种重要的胰岛素的反调节激素,影响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胰岛素抵抗。最近几年研究表明,ROS水平升高,激活JNK,导致多种类型的胰岛素抵抗[10,11,12],如GC诱导的胰岛素抵抗[10]。因线粒体膜上有糖皮质激素受体,且线粒体DNA上有6个序列与染色体GC反应元件相似,糖皮质激素可直接作用于线粒体,调节氧化磷酸化酶的生物合成[13],抑制复合体Ⅰ和Ⅲ,从而抑制氧化磷酸化,增加ROS的生成。

因此,黄芩素治疗肝脏疾病过程中对患者机体氧化还原平衡的改变很可能会影响最终的治疗结果。所以,本课题的目的是探究不同黄芩素给药剂量与作用时间对肝细胞氧化还原平衡的改变,并探究这种改变对肝脏与脂代谢相关功能的影响。从而为临床治疗脂肪肝提供新的思路以及治疗靶点

二.材料仪器

1. 1 材料

肝细胞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