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潜在雌激素受体调节活性的大豆异黄酮2-取代衍生物的合成研究文献综述

 2023-01-12 17:16:52

)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 ER)属于能和小分子疏水配体结合的核受体超家族成员, 位于胞浆和胞核内, 具有转录因子的作用。

雌激素受体分为ERalpha;和ERbeta;两种亚型, 在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乳腺、子宫、骨、肺、肾、肠、卵巢、前列腺、膀胱等部位均有表达。

ER 的配基即ER 调节剂可分为3 类: 第一类为激动剂, 在有ER 的组织中均表现为激动剂; 第二类为拮抗剂, 在有ER 的组织中均表现为拮抗剂, 主要用于耐他莫昔芬的晚期乳腺癌的治疗; 第三类即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 SERMs), 是指与ER 高度结合, 有选择性地作用在不同靶组织的ER 激动剂或拮抗剂[ 1 ], 并且其功能有组织或细胞特异性, 当体内激素水平改变, 其功能也可能改变。

如他莫西芬, 在乳腺组织中表现为ER 拮抗剂, 但在子宫内膜中表现为ER 激动剂。

两种ER亚型功能及分布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释SERMs的选择性作用。

目前ER作用模型有两种[ 2 ]: 经典的ERE途径及AP-1途径。

前者为雌激素或SERMs与ER结合, 引起ER与伴随蛋白分离, 暴露AF-2 ( 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 domain 2)活性表面与共调节蛋白相互作用, 已发生二聚化的ER与共调节蛋白形成复合体与靶基因启动子的雌激素反应元件( estrogen response element, ERE)结合, 从而启动目的基因转录。

而 在AP-1通路中, 配体与ER结合后, 并不与ERE结合,而 是与AP-1蛋白c-Jun和c-Fos结合从而启动不同的反应元件转录。

引人注意的是SERMs较雌激素能更有效地激活AP-1途径,雌激素能更有效地激活ERE途径。

二者通过不同的作用途径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特性[ 3 ]。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