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拟研究概况
大黄为蓼科(Polygonaceae)大黄属植物,药用根及根茎,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和常用中药。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和根茎。中医学认为:大黄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之功效。现代研究结果证明,大黄主要含蒽醌类、双蒽酮类、二苯乙烯苷类、苯丁酮类、鞣质、多糖等成分,其所含蒽醌类衍生物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实验证明具有明显的泻下、抗菌、消炎、利尿及抗肿瘤等作用。
大黄生熟异治作用明显,具有极其鲜明的中医药特色。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熟大黄为净大黄片照酒炖或酒蒸法炖或蒸至内外均呈黑色而得。中医认为:酒制升提,酒性大热能通脉升腾行窜,用于制药能增强药物的活血化瘀作用。与生大黄相比,熟大黄药性改变明显,可缓和生大黄苦寒泻下作用,使腹痛之副作用得以减轻,并能增强其活血祛瘀之功。生、熟大黄炮制方法不一,品性各异,因此传统中医临床上也对其区别使用。但是,目前关于熟大黄的科学研究还不是很完善,对中医使用大黄生熟有别生熟异用的理论还缺乏足够的科学有力的数据支撑。
蒽醌类衍生物是大黄主要的活性成分,包括游离蒽醌类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和芦荟大黄素及它们与葡萄糖结合成的苷类。本课题旨在对大黄中的五种游离蒽醌成分进行结构鉴定,并对生、熟大黄中五种游离蒽醌相对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炮制对大黄5种游离蒽醌含量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本实验旨在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的方法。超高效液相色谱与离子阱-飞行时间检测器联用的方法,对大黄中的特征性成分,即五种游离蒽醌进行分离分析,在多级质谱裂解信息的基础上推测五种游离蒽醌的质谱裂解规律,并进行生、熟大黄提取液中五种游离蒽醌的相对含量比较,以研究炮制对五种游离蒽醌含量的影响。
试验可分为四部分:生大黄、熟大黄水提液的制备;分析方法的建立;生、熟大黄5种游离蒽醌成分结构鉴定;生、熟大黄5种游离蒽醌成分相对含量比较。
1、生大黄、熟大黄水提液的制备
熟大黄的制备:确立熟大黄炮制方法为酒蒸法。选用符合我国食品卫生法的黄酒,其酒精度有明确标识,并相对稳定。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