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九节茶为金粟科植物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 (thunb) Nakai的干燥地上部分。味微苦、涩。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舒筋活络之功能。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具有抑菌、抗炎作用,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甲Ⅲ型流感病毒、人疱疹病毒Ⅰ型有抑制作用。故临床上用于流行性感冒,急性咽炎。其中清热消炎宁胶囊质量标准中对鞣质要求进行含量测定。鞣质又称单宁(Tannins) ,是一类复杂的具有沉淀蛋白质性质的水溶性多元酚类化合物,是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植物药材中,约70%以上的生药中含有鞣质类化合物,尤以在裸子植物及双子叶植物的杨柳科、山毛榉科、蓼科、蔷薇科、豆科、桃金娘科和茜草科中为多。鞣质存在于植物的皮、木、叶、根、果实等部位,树皮中尤为常见。在正常生活的细胞中,鞣质仅存在于液泡中,不与原生质接触,大多呈游离状态存在,部分与其它物质(如生物碱类)结合而存在。对鞣质生理活性的研究表明,其除有抗菌、抗炎、止血药理活性外,,鞣质还能清除生物体内过剩的自由基 ,维护细胞膜的流动和蛋白质的构象,防止辐射诱发的DNA断裂 ,从而在抑制脂质过氧化、心血管病、抗癌、抗突变、抗衰老、抗白内障等方面有独特功效。尤其在抗肿瘤治疗中显示出了诱人的前景。本文为九节茶中总鞣质的提取工艺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1O年来,鞣质的研究、开发利用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广泛的关注。目前,鞣质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如食品、医药、生化、材料(如新型含鞣质的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环保(如用鞣质从废水中提取浓缩稀有金属)等领域,因而鞣质的提取也就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鞣质的常用提取方法有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法、超声波提取法、组织破碎提取法。由于考虑到其具有易氧化性,高温不稳定性以及设备,成本以及易于操作等实际问题,本实验即在原有工艺煎煮法和溶液提取法基础上进行一些提取方法改进的探索。鞣质含量测定方法也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有皮粉法、高锰酸钾法、于酪素法、络合滴定法、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本实验拟采用2010年药典标准中的干酪素磷钼钨酸分光光度法测定,具有准确度和精确度高,重现性好的特点,从而对九节茶鞣质的提取方法进行研究,为其下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三、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因鞣质成分在药效上的重要作用而其又具有易氧化性,高温不稳定性等性质。故做好生产九节茶的新工艺,新方法的工业化转换工作,提高中成药中鞣质含量成分,降低九节茶的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及经济价值,从而促进九节茶药用得以快速发展。
原有制法:取九节茶,切碎,加水煎煮二次,每次加10倍量水煎2小时,煎液滤过,滤液合并,减压浓缩(80C以下)至相对密度为1.16-1.20(80C)放冷(40C以下),在搅拌中加乙醇至含醇量达40%,静置2小时以上,离心,取上清液加乙醇至含醇量达70%,静置8小时以上,傾去上清液,沉淀在70C以下干燥,即得。
基于对原有工艺的考虑,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内容如下: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