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听皮层可塑性对关联性学习的必要性研究文献综述

 2023-01-29 20:39:42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课题背景及研究现状

成年初级感觉皮层是高度可塑的,这一观点在近些年才被广泛接受。我们虽然不能准确界定这一观点流行起来的具体时间,但是在二十世纪中叶这一观点才深入的渗透到神经科学领域,这主要体现在一些重要的观点被写入教科书。传统的否定或者忽略相关证据的态度,而成年感觉皮层的可塑性很快就得到彻底的认同。不幸的是,当下流行的观点是将所有关于成年感觉皮层可塑性的实例都不加批判地视为知觉可塑性。尽管这可能会被证实在技术层面上是正确的,但是这一匆促而又略显肤浅的定义将多种不同的现象堆砌在一起,包括控制性行为研究、感觉损伤和外周神经缺失,复杂环境中的暴露、对完全不同的训练敏感度的提高。单纯的将知觉功能归为学习诱导的感觉皮层可塑性,其中的问题在于这种做法无疑将记忆及其内容排除在初级感觉皮层之外。尽管这一可塑性有感觉的方面,但是初级听皮层事实上也储存了哪怕是极少的关于听觉记忆内容的信息。

感觉皮层在学习记忆方面的作用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题。关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组织,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是大脑被分为感觉、运动、以及联系区域。这一观点至今仍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它的产生可以直接追溯到十九世纪第一次成功描绘出脊髓感觉和运动的解剖和功能的匹配图,随后通过神经轴突将这一关系拓展到大脑皮层。然而大脑皮层中一些既不是感觉又不是运动的区域似乎就没有功能了,不久后这些区域在解剖学上被标记为联合区域,这部分是受哲学和心理学中感觉运动联合的概念影响。基于这一观点,感觉皮层的区域负责感觉刺激的分析,但是没有任何感觉信息储存的作用。

然而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电生理研究一直报道在感觉皮层有学习相关的改变,尤其是听觉皮层和视觉皮层,对于传统的和仪器的条件性刺激都有变化。关联性效应在所有的电生理手段中都有发现,如脑电图、稳定期记录、唤醒期记录、多元和一元释放记录等。尽管在这方面广泛而深入到研究,感觉皮层在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方面作用仍然微乎其微。其中原因可能有二:其一,常用的方法是损伤,用以研究目标区域是否是必须的,但是这种传统的方法不能用在感觉系统,因为损伤可能也会环境刺激的正常过程,从而导致混杂的感觉缺失伴随学习记忆缺失。其二,人们坚信真正的学习过程还包含其他的大脑区域。简言之,感觉皮层仅靠关联皮层、海马、杏仁核、纹状体和小脑不可能实现功能。另外,学习诱导的感觉皮层可塑性在感觉神经生理学领域并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这种忽视可能是由于应用在研究学习中的刺激很有限。然而,感觉生理学的过程取决于应用大量的刺激值以获得感受野,神经生理学关于学习的研究只运用一个或者两个刺激值。

当一个声音的条件性刺激和一个奖赏性或者惩罚性费条件性刺激形成关联时,初级听皮层就会产生感受野可塑性。感受野的可塑性与行为关联性记忆的所有主要特征:它有高度特异性,识别性,快速诱导性,加强性(经过数小时或者数天的训练强度和特异性都会提高),还可以不确定地保留。

二、实验方案及进度安排

1、整体进度安排

2013年3月10日----3月20日确定选题,查阅文献。

2013年3月20日----4月1日确定实验方案,撰写开题报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