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灯笼草(PhysalisperuvianaL.)为海南常见黎药之一。灯笼草又名小果酸浆、打额泡、地灯笼、毛酸浆、天泡草,系茄科酸浆属植物灯笼果PhysalisperuvianaL.的全草。灯笼草性凉味苦,具有清热化痰,拔毒消肿的功效,喜生于村边、荒地、路旁、草地,海南各地均有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亦有分布。
灯笼草是来自于茄科酸浆属植物灯笼果Physalisperuviana的全草。它与同科同属植物酸浆、毛酸浆等常混为一谈,有时候做为锦灯笼药材的来源。目前有关于于灯笼草的质量标准研究较少,主要局限于药理方面的研究。本课题通过对药材的性状、鉴别、水分、灰分、浸出物以及总黄酮类成分为指标的含量测定项等具体的实验,对灯笼草进行一系列的质量标准研究,为海南特色黎药灯笼草制定药用质量标准,保证灯笼草的来源可控,保证灯笼草能有效、安全的应用,并促进海南黎药的进一步开发利用。
二、灯笼草的文献综述:
灯笼草为茄科酸浆属植物灯笼果PhysalisperuvianaL.的全草。它是多年生直立亚灌木状草本,喜生于村边、荒地、路旁、草地。海南各地均有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亦有分布[1]。灯笼草性微寒、味甘淡,具有清热,行气,止痛,消肿的功效,用于治感冒,痄腮,喉痛,咳嗽,腹胀,疝气,天疱疮[2]等疾病。灯笼草的根含有机酸、氨基酸、黄酮甙、酚类及糖类;叶含绿原酸;果实富含胡萝卜素。除此之外,灯笼草作为传统中药,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它含有多种睡茄内酷,其中大多具有生物活性,由此可以说明灯笼草是一种果、药兼用的资源,非常具备开发前景。目前,文献对于灯笼草质量标准研究鲜有报道。本文拟对灯笼草进行质量标准研究,希望以此为基础,为海南黎药灯笼草的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灯笼草的化学成分
1.1生物碱类
从灯笼草的全草中,可分离的生物碱类如下:酸浆双古豆碱(phygrine)[3]、古豆碱(hygrine)托品碱(tropine)、3beta;-乙酰氧基莨菪烷(3beta;-acetoxytropane)、N-甲基吡咯烷基古豆碱A,B(N-mehylpyrrolidinylgrineA,B)、红古豆碱(cuscohygrine)、灯笼草碱(physoperuvine)[4]、3alpha;-3beta;-巴豆酰氧基莨菪烷(3alpha;-3beta;-tigloyloxytropane)[5]以及内酯化合物:灯笼草内酯(perulactone)B[6]、睡茄灯笼草素(withaperuvin)D[6]。
叶中含内酯化合物:酸浆内酯(physalolactone)[6]、酸浆内酯B[6]、C[7]、23-羟基酸浆内酯(23-hydroxyphysalolactone)[8]、4-去氧酸浆内酯(4-dedxyphysalolactone)、酸浆内酯B-3-O-beta;-D-吡喃葡萄糖苷(physalolactoneB-3-O-beta;-D-glucopyranoside)[6]、灯笼草内酯[6]、酸浆苦味素(physalin)A、2,3-二氢睡茄内酯E(2,3-dihydrowithanoledeE)、4beta;-羟基睡茄内酯E(4beta;-hydroxywithanolideE)、睡茄内酯(withanolede)E[9]、S[6]等。还有多种黄酮苷:山奈酚-3-芸香糖苷(kaempferol-3-rutinoside)、山奈酚-3-刺槐二糖苷(kaempferol-3-robinoside)、槲皮素-3-芸香糖苷(quercetin-3-rutinoside)、槲皮素-3-刺槐二糖苷(quercetin-3-robinoside)、槲皮素-3-芸香糖苷-7-葡萄糖苷(quercetin-3-rutinoside-7-glucoside)、槲皮素-3-刺槐二糖苷-7-葡萄糖苷(quercetin-3-rutinoside-7-glucoside)等[6]。
根中含生物碱:酸浆双古豆碱[3]、右旋灯笼草碱、消旋灯笼草碱、右旋N,N-二甲基灯笼草碱盐(N,N-dimethylphysoperuviniumsalt)[6],以及内酯化合物:睡茄灯笼草素[6]、睡茄灯笼草素E[10]、F、G[11]、H、酸浆内酯、4beta;-羟基睡茄内酯E等,还有芸香苷(rutin)[6]、3alpha;-,3beta;-巴豆酰氧基托烷、巴豆酰氧基托烷[9]。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