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萜化合物Terpentetriene的生物合成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03 21:51:21

一、课题研究和解决的问题Terpentetriene是含有20个碳原子的二萜化合物,是研究抗肿瘤化合物Terpentecin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前体物质。

通过文献调研,对Kitasatospora griseola菌株进行生物信息学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含有与Terpentetriene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簇。

本课题旨在运用PCR和同源重组等技术对相关基因进行异源表达,通过发酵分离获得Terpentetriene化合物,为后续合成Terpentecin及其生物合成途径研究提供原料。

二、实验设计方案(1)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Kitasatospora griseola菌株,寻找合成Terpentetriene相关的基因簇;(2)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以及将载体线性化,构建不同的重组载体;(3)通过同源重组技术将目的基因异源表达到大肠杆菌中;(4)对重组载体进行发酵实验,运用薄层色谱法和液相质谱联用技术检测产物;(5)大发酵实验分离目标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核磁共振碳谱法确定化合物结构。

二、工作安排进展1月26日-2月29日:查阅文献,确定选题;3月01日-3月15日:确定实验方案,填写开题报告;3月16日-5月20日:完成相关实验内容,处理实验数据;5月21日-5月28日:完成毕业论文撰写;5月29日-6月10日:完成毕业论文审评,毕业论文答辩。

三、文献综述萜类化合物是大部分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目前已知的萜类化合物结构超过8万种[1]。

萜类化合物以异戊二烯为结构单元,根据异戊二烯数目的不同,可以分为单萜、倍半萜、二萜、三萜、四萜和多萜。

从生物合成源来看,萜类化合物在生物体内主要有两条合成途径:一条是细胞质中的甲羟戊酸(mevalonic acid,MVA)途径,另一条是细胞质体中的2-甲基赤藓糖-4-磷酸(2-methyl erythritol 4-phosphate,MEP)途径[2],动植物中主要存在的是MVA途径,MEP途径则主要是存在于原核生物和古生菌之中[3]。

焦磷酸异戊烯酯(isopentenyl pyrophosphate,IPP)和焦磷酸gamma;,gamma;-二甲基烯丙酯(gamma;,gamma;-dimethylallyl pyrophosphate,DMAPP)是生物体内的活性异戊二烯,都是MVA途径和MEP途径的中间产物,被认为是萜类成分在生物体内合成的前体物质,在各种酶的催化修饰下形成不同种类的萜类化合物[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