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拟研究的问题白色念珠菌又称白假丝酵母菌,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也可见于健康人的皮肤、黏膜表面的条件致病真菌。
近些年随着免疫抑制剂、抗菌药物等的使用,使白色念珠菌导致的口腔念珠菌病等真菌感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白色念珠菌是以生物膜的形式存在的。
生物膜的存在,可以保护白色念珠菌,使其逃避抗菌药物的杀伤作用,从而造成慢性难治愈的感染;同时由于形成了生物膜的菌体在体内迁移扩散,导致炎症反复发作,成为临床诊疗的一大难题。
生物膜的形成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我们以碳源和氮源为研究变量,旨在研究其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2、 实验主要内容1. 目的:掌握生物膜形成条件;探究不同种类碳源、氮源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探究不同浓度碳源、氮源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掌握结晶紫染色法定量测定生物膜。
2. 方法:配制培养基、碳源氮源母液并灭菌 → 培养白色念珠菌 → 配制一定浓度梯度的药液 → 在96孔板中加入100 mu;L药液→ 加入100 mu;L菌液 → 37℃静置培养24 h → 测OD595,即为Biomass → 结晶紫染色 → 测OD595,即为Biofilm三、文献综述1.白色念珠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又名白假丝酵母菌,属于酵母科念珠菌,是一种存在于人体皮肤和黏膜表面的条件致病菌。
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个体,白色念珠菌通常可以于宿主体内微生物群中的其他成员可以维持平衡。
白色念珠菌一般以酵母形态存在于机体内,但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内环境中菌群失调时,白色念珠菌可以转变其生长状态,由酵母型转变为菌丝型,菌丝形态细胞的致病能力比无菌丝形态细胞的致病能力强,可以导致宿主机体发生多种感染,主要包括侵犯皮肤、黏膜和指甲的浅部念珠菌病和累积内脏系统甚至扩散全身引起的深部念珠菌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1]。
1.2生物膜白色念珠菌在体内常以生物膜的形式存在[2],生物膜的形成可以保护白色念珠菌避免免疫系统的杀伤,提高其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3]。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