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ROS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3-02-03 21:51:46

三、文献综述 白色念珠菌能引起免疫力低下的宿主感染,念珠菌菌血症与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病死率高。

白色念珠菌致病的首要条件是其黏附性,并且致病力与菌丝相和酵母相的形态转换有关,菌丝形态的白色念珠菌具有更强的致病性。

1.关于白色念珠菌白色念珠菌(Candidaalbicans)是一种寄生在人体皮肤黏膜的正常真菌,也是临床上重要的条件致病性菌。

白色念珠菌可引起皮肤、黏膜及内脏的念珠菌病,从而导致机体浅表或深部的白色念珠菌病乃至菌血症。

白色念珠菌是2倍体,以3种形态并存,分别为酵母(yeast)、假菌丝(pseudohyphae)和菌丝(hyphae)。

白色念珠菌正常情况下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3~6mu;m,与机体处于共生状态,不引起疾病。

机体内的这种平衡状态一旦被某些因素所破坏,白色念珠菌便会出芽生成假菌丝,由酵母相转变成菌丝相,并大量繁殖,导致皮肤、黏膜以及全身性的真菌病。

研究表明,白色念珠菌在25S rDNA编码区内具有一可转座I型内含子,内含子中至少含有252 bp、341 bp与379 bp这3个插入片段。

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并按照电泳图谱进行分型,包括A型(450 bp)、B型(840 bp)、C型(450 bp与840 bp)和D型(1080 bp)以及E型(1400 bp)。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