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1906年德国医生Alois Alzheimer将此疾病称为痴呆中最常见的类型[1]。如今,世界人口正在迅速老龄化,预计到2030年,痴呆症患者的人数将由今天的3500万人增长到6500万人[2]。可见,AD是21世纪关乎人类健康且需重点研究的疾病。
AD神经退行性改变主要由于患者脑内斑块的形成以及神经原纤维缠结[3]。其发病机制现有多种学说,包括beta;淀粉样蛋白(amyloid beta;-protein,Abeta;)级联学说[4]、Tau蛋白学说、钙代谢紊乱学说[5]等。其中Abeta;级联反应假说最受关注,Abeta;蛋白在AD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自身的降解和清除障碍使得Abeta;蛋白沉积从而形成Abeta;蛋白斑块,同时还可损伤线粒体,产生毒性作用,进而导致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引起神经纤维缠结[6]。
Abeta;是由APP(淀粉样蛋白前体)序列断裂而形成的,一般可产生39-43个氨基酸的残基亚型,其中最常见的残基亚型是Abeta;1-40和Abeta;1-42. Abeta;1-42 的数量虽然少于Abeta;1-40,但其更易聚集成纤维丝,细胞毒性更强,是大脑皮质老年斑的主要成分[7],因此成为导致AD发生的主要病理环节。
Abeta;是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的代谢产物。APP代谢共有两条途径:非淀粉样蛋白代谢途径和淀粉样蛋白代谢途径。在非淀粉样蛋白代谢途径中,主要涉及alpha;- 分泌酶及gamma;- 分泌酶,APP 先后被上述酶剪切生成p3 肽段及APP 胞内结构域(AICD);在淀粉样蛋白代谢途径中,主要涉及beta;- 分泌酶及gamma;- 分泌酶,APP 先后被这两种酶剪切生成Abeta; 及AICD。
已有研究表明,这两条代谢途径均受GPCRs 调控,即GPCRs 对Abeta;生成具有重要作用,同时Abeta; 反过来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影响GPCRs 功能[8]。可见GPCRs的表达水平与 Abeta;的生成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揭示了在发病过程中GPCR可能通过对相关病理生理过程的调控,从而在AD的疾病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9]。由此可见,深入研究作用于G蛋白偶联受体的药物,对于以Abeta;为发病中心环节的阿尔茨海默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课题解决的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Abeta;1-42是诱导AD发生的主要病理因素,并且近年来陆续有研究显示。GPCR 的表达水平与AD 的发展过程关联密切,即通过调控alpha;-、beta;-及gamma;-分泌酶的活性来调节脑内APP 的代谢,进而影响Abeta; 的生成,同时Abeta; 还可通过负反馈机制调节GPCR 的活性[10]。虽然已有相关研究表明GPCR与Abeta;紧密相关并可相互调节,但是鲜有文献针对性报道具体何种GPCR对Abeta;1-42的诱导调节作用较为明显,且目前尚未出现根治AD的药物,能够对AD有确切疗效的药物也寥寥无几。因此,有关于AD治疗靶点的研究逐渐成为当今研究的重点。本课题对与AD发展过程十分密切的GPCR 靶点GPR40受体展开研究,以期为AD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策略。
三.课题研究方法和手段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