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苍耳子为治疗鼻渊的传统中药。其中既有绿原酸等酚酸类活性成分,又有水溶性苷类、倍半萜内酯、毒蛋白等毒性成分,是典型的种子类中药材。本文查阅相关文献,以苍耳子为例,对中药有效成分、毒性成分及毒性作用部位、毒性控制以及质量控制方法等相关内容进行整理总结,为中药相关研究提供文献参考。
关键词:苍耳子;有效成分;毒性;质量控制
苍耳子(Xanthii Fructus)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i.)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性温、味辛、苦,有毒,归肺经。具有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的功效[1],用于风寒头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疹瘙痒、湿痹拘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苍耳子还具有有降血糖、抗过敏、抗菌[2]、抗炎、镇痛、抗肿瘤[3-4]的作用,对心血管系统[5]、血液系统以及免疫系统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与成分单一且研究技术相对成熟的西药不同,中药具有物质基础复杂,所含化学成分数量多、结构类型复杂、性质和相对含量差异大等特征。这使得中药的有效成分研究进程缓慢,质量控制较为困难,很难达到精细、准确的标准,给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提出了很大挑战。本文将以苍耳子为例,查阅相关文献从化学成分、质量控制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中药的综合和开发提供参考。
1 中药化学成分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