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山楂药材的质量控制文献综述

 2023-02-25 20:11:23

山楂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山楂是现代中医药治疗中常用的药材,产地、采收、加工、炮制等因素影响着山楂药材的有效成分,导致药材质量难以控制。为了在生产过程中保证山楂药材的质量,本课题采用现代分析技术,对山楂药材中指标成分进行系统分析,比较不同产地、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山楂指标成分之间的差异;建立山楂的HPLC法含量测定方法和指纹图谱,为山楂药材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关键词山楂;柠檬酸;含量测定;指纹图谱;质量控制研究。

山楂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var.major N.E.Br.或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的干燥成熟果实[1],具有消食积、化滞瘀的功效。山楂最早出自《本草衍义补遗》,为仁果类药食兼备的上等补品。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山楂采得后,横切成厚1.5~3毫米的薄片,立即晒干。功效主要为消食积,散瘀血,驱绦虫。治肉积,症瘕,痰饮,痞满,吞酸,泻痢,肠风,腰痛,疝气产后儿枕痛,恶露不尽,小儿乳食停滞。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用于肉食积滞、胃烷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血脂症[2]

1.植物学研究

山里红(大山楂、北山楂、山果子)属于落叶小乔木,高约6米,分枝较多,无刺或有少数短刺,无毛。单叶互生,有长柄,长2~6厘米;托叶镰形,较大,边缘有齿;叶片广卵形或棱状卵形,长6~12厘米,宽5~8厘米,有5~9羽裂,仅下面1对裂片较深,先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常稍偏斜,边缘有不规则重锯齿,上面有光泽,下面脉上有短柔毛。初夏枝端或上部叶液抽出伞房花序,有花10~12朵;花梗被短柔毛;花萼5齿裂;花冠白色或稍带红晕,花瓣5,宽倒卵形;雄蕊20个,梨果球形,直径可达2.5厘米,深亮红色,有黄白色小斑色,萼片脱落很迟,先端留一深洼,小核3~5。多生于山坡砂地,河边杂林,北方常有栽培。在东北、华北、西北和山东、江苏、河南等地时有所见。而山楂(酸梅子)与上种相似,只是叶片较小,长5~10厘米,宽4~7.5,3~5羽状深裂,羽裂较上种为深,裂片卵状披针形。果实较上种为小,直径1~1.5厘米,深红色。多生于山坡林缘、河岸灌丛。北方常见栽培。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江苏、河南等地[3]。于丽艳等[4-5]认为植物的适生区远大于现在的分布区,山楂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研究,可以充分利用国家山楂种质资源圃,将珍贵、珍稀、有价值的资源发扬光大,在深度研究和推广应用中有所作为。

2.山楂的炮制

现代炮制方法中,生山楂拣净杂质,筛去核。炒山楂炮制方法为取拣净的山楂,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外面呈淡黄色,取出,放凉。黎量等[6]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将传统主观性描述的山楂炮制过程各样品的颜色特征进行了数据化表达,发现山楂炮制过程颜色变化与枸橼酸量、5-HMF量变化显著相关,以颜色作为山楂炮制过程控制指标确有一定的科学性,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反应是山楂炮制过程的颜色变化机制之一。蔡琳等[7]的研究也证明了炮制中,生山楂、炒山楂、焦山楂、山楂炭中有机酸含量逐渐降低,PH值逐渐升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