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阿尔茨海默病(AD)又称原发性老年痴呆症,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研究和开发抗AD的有效药物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课题。
AD发病机制复杂,其中beta;淀粉样蛋白学说受到研究者的普遍接受。
本综述介绍阿兹海默症的研究现状、发病机理以及BACE1抑制剂在AD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探究芳香酸与BACE1抑制剂相结合的双靶点抑制剂。
关键词: 阿兹海默症;BACE1抑制剂;发病机制;氧化应激;芳香酸1.阿兹海默症介绍1.1阿兹海默症及其危害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又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常发于老年人群,德国巴伐利亚精神病学家Ahis Alzheimer首次描述了这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特征,后来人们以他的名字将此病命名为Alzheimers disease[1]。
AD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能力损害和计算力损害、人格和行为改变等[2]。
AD患者的病理表现则主要为大脑普遍萎缩,尤其是像海马及相应皮质部位这样与认知能力相关的区域,并且伴有beta;淀粉样蛋白(beta;-Amyloid,Abeta;)沉积形成的大脑细胞外老年斑(Senile Plaque,SP)和细胞内含高度磷酸化tau蛋白的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Tangle,NFT),以及大量的记忆性神经元缺失和神经胶质增生。
据统计,全世界65岁以上人口中有500多万患有AD。
目前,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人数已居世界第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数量的比重将不断增长[3]。
我国老年人口基数日益庞大,研究和开发抗AD的有效药物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课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