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研究进展综述摘 要:生巴豆有大毒,但若炮制得法,用之得当,也是一味难得的良药。
本文主要从巴豆的化学成分、毒性、炮制方法及其药理作用四个方面进行综述,为巴豆的临床运用和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巴豆;化学成分;毒性;炮制方法;药理作用巴豆又名巴菽、刚子、江子、老阳子、双眼龙、猛子仁等,为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四川。
性味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经。
具有峻下冷积、逐水退肿、豁痰利咽、外用蚀疮的功效,临床上用于寒积便秘,乳食停滞,下腹水肿,二便不通,喉风,喉痹等。
巴豆从汉时入药至今,对中医药发展有极大的贡献。
所以了解巴豆的研究进展也对更好的研究巴豆,并有效应用在临床有极大的帮助。
接下来本文对巴豆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综述。
1巴豆的化学成分综合文献报道,现已知的巴豆化学成分主要就是生物碱、蛋白质、脂肪酸酯类和佛波醇酯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