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骨皮药理及化学成分研究
地骨皮为茄科植物枸杞 ( Lycium Chinense Mill. ) 或宁夏枸杞 ( Lycium barbarum L. ) 的干燥根皮。性甘,味寒。归肺、肝、肾经。常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衄血,内热消渴等症。通常是在春天刚开始的时候或者立秋以后挖取树的根部,将根部洗干净,弃掉木质部,保留根皮,干燥即得。地骨皮在全国各地皆有生产,例如江苏、宁夏、安徽、四川等地。
1 地骨皮的药理作用研究
古代文献对地骨皮早有记载:地骨皮这个名称首次出现于唐代《外台秘要》中[1],因其根的形状像细的骨头而命名。《神农本草经》[2]对地骨皮有记载:热中,消渴,周痹。 《本草述》[3] 对地骨皮有记载:凉血坚筋骨,解有汗骨蒸肌热,疗消渴。《证类本草》[4]:补疽;地骨,去骨热消渴。 《本草别说》对地骨皮有记载:治满口齿有血。
查阅有关地骨皮的国内外文献,对其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发现地骨皮的药理活性广泛多样,主要药理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 降血糖作用:Dawei GAO等[5]将造模成功的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地骨皮低、高剂量组、模型及正常对照组,灌胃给药28天后测血糖、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实验结果显示,地骨皮对该模型所致的小鼠的血糖、TC、TG均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并且能增加糖尿病小鼠的体重、体内胰岛素水平,且随地骨皮给药剂量的增加其作用更显著,LD50结果表明地骨皮安全无毒。方志伟[6]通过实验发现地骨皮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值,同时会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与肝糖原含量。
②解热镇痛作用:黄小红等[7]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发热的解热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地骨皮的解热效果强,与阿司匹林相当,且解热效果持久。卫琮玲等[8]使用醋酸致小鼠扭体法、热板法和齿髓致痛法造疼痛模型,观察地骨皮对疼痛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地骨皮对以上三种模型所致的疼痛均能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说明地骨皮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
③抗炎作用:詹惠瑾[9]以患者的体温、疼痛程度及溃疡数目等为指标,对比研究了阳性对照药物与地骨皮对急性疱疹性龈口炎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服用地骨皮的患者的退热及溃疡愈合时间更短、疼痛与牙龈充血程度更轻、溃疡数目及副作用更少,并且费用也更低。
④降血脂、抗氧化作用:Sung-Hee Cho等[10]在动物实验中,将经高脂饲料喂养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红花籽粕组、生姜组、地骨皮设高、低剂量组。观察结果显示,2%的地骨皮醇提物组、1%的红花籽粕提取物组、1%生姜提取物组的大鼠的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1%和2%的地骨皮醇提物组均能显著降低肝脏中胆固醇水平,在TBARS反应中,仅有2%的地骨皮醇提物组对巴比妥的血清水平有显著的降低作用。综上得出地骨皮的降血脂抗氧化作用良好。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