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在发达国家被称为头号杀手,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建立合适的模型有助于研究其发病机制及探讨其治疗措施,本文综述了几种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建立的方法,并简单介绍了模型评价指标。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动物模型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病,由受累血管从内膜开始病变,内膜及内膜下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等脂质沉着,同时,中层平滑肌细胞移行至内膜下并增殖,使内膜增厚,形成粥样斑块,从而引起动脉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最终可导致管腔狭窄,因此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和主要病因[1]。然而A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成功建立AS模型有助于研究其发病机制和探讨治疗措施。
目前,常用的作为模型的动物有兔、猪、鹌鹑、大鼠、小鼠等。兔对高脂饮食较敏感,但兔属草食动物,不易自发形成AS,且病变特点与人不同。猪的系统发育和饮食结构与人相似,并且能自发形成AS,可是成本较大。鹌鹑病变特征与人相似,但是个体和动脉较小,难于观察血脂变化,且费用较贵,供应较少。小鼠经济、易得、耗药量少,但是其病变与人体不同,体型与动脉较小,且病变不恒定。大鼠具有AS的特性,而且饲养方便、成本低廉、获取容易、生存能力强、应用范围广泛,大鼠的食性及生理解剖也与人相近,[2]因此大鼠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建立AS模型。
1 动物模型建立
1.1 高脂饲料喂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