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皮萜苷及多糖组分体外抑制AGEs生成的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2023-03-09 17:32:53

综述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及抑制AGEs生成的药物研究进展[摘 要]糖尿病肾病 (DN)是集糖尿病和肾病双重疾病特征的最严重的一种微血管病变的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的主要致死原因。

本文主要简介了我国糖尿病肾病的流行现状,并对其发病机制及特点进行重点阐述。

非酶糖基化通路,作为糖尿病肾病主要的发病机制,从抑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角度寻找药物,是防治DN的重要手段。

因此,本文对抑制AGEs生成及阻断其病理作用的中西药物也进行了详实的综述。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AGEs;研究进展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而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hy,DN)则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并发症和致死原因之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也是造成慢性肾衰,导致终期肾病的常见原因。

它的特征性表现为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和进行性肾功能下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并占用了大量医疗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都带来沉重的负担。

1.我国糖尿病肾病流行现状我国曾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DM患病率的调查,第一次是1980年,对14个省市的30万自然人群调查,调查得DM患病率为0.67%[1];然后是1994-1995年,对全国23个地区25万人口的调查,得患病率为2.51%[2];1996年又随机抽样了全国11个省市的42000人,得患病率3.21%[3];2002年,全国平均患病率为2.6%,其中大城市患病率有了很大幅度的升高[4];2007-2008年对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48431名20岁以上人群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检测结果显示,我国城镇DM的患病率为11.6%,并有向乡村城郊蔓延的趋势[5]。

到2013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更是达3.82亿人,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从30年前的0.67%飙升至如今的11.6%,翻了17倍,总患病人数超过了1.14亿人,约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已经成为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

这些调查结果都显示,我国DM的患病率已呈较高水平,并且很有可能继续上升,由此可推测DN患者数量也会相应增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