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前胡甲、乙、E素及凯琳内酯在急性肺损伤大鼠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文献综述

 2023-03-09 17:33:37

羧酸酯酶介导白花前胡代谢的研究进展

【中文摘要】通过对近几年来有关白花前胡代谢研究进展的期刊、论文、专利、和新药的分析和归纳,对其进行了总结,同时深化个人的理解与把握。

关键词】白花前胡、羧酸酯酶、代谢、研究进展

1.羧酸酯酶

羧酸酯酶[1]是可被有机磷酸酯抑制的酯酶为B组酯酶,属于alpha;/beta;水解酶家族成员。其基因产物广泛定位于机体多种组织和器官的内质网中,并以肝脏、小肠和肺等器官中含量相对较高,可有效催化水解一系列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包括含酯键、酰胺键和硫酯键的药物。因此,在机体对外源性毒素的解毒和众多药物的代谢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

根据编码基因的氨基酸序列[3],把羧酸酯酶分为5组,分别为羧酸酯酶1、羧酸酯酶2、羧酸酯酶3、羧酸酯酶4和羧酸酯酶5。已发现的羧酸酯酶大多属于羧酸酯酶1或2组[4],即CES1 和CES2 ,是CESs中的主要同工酶家族,他们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48%,在组织分布及底物特异性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2]。而CES1分为CESA1、CESA2和CESA3三种亚型,其中CESA1和CES2表达的蛋白均为CES1。[3]CES1主要在肝脏、单核巨噬细胞和肺上皮细胞表达,在肠道表达极低,偏向于水解含有较小乙醇基和较大乙酰基的底物,此外,CES1的表达和活性因遗传和环境因素存在着显著地个体差异;而CES2 主要在肠道表达,但在肝脏也有表达,偏向于水解含有较大乙醇基和较小乙酰基的底物。[4]

已知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适当的炎症反应会帮助机体清除损伤,抵御外来感染,促进伤口愈合;过度的炎症反应则会促使多种炎症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影响人们的健康。而在炎症状态下,人体内多种药物代谢酶的表达水平降低,活性下降,因而造成药物的清除率降低,使药物血浆浓度增高,进一步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据李杨[5]等研究,发现LPS炎症状态下,小鼠肝脏、肠道组织羧酸酯酶的mRNA、蛋白质表达及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并且小鼠肝脏羧酸酯酶表达水平的下调程度比肠道明显。因此,说明炎症状态对羧酸酯酶的数量及功能均产生影响,且对不同组织器官的作用程度不同,从而解释了病理状态下临床用药疗效差,副作用多等现象。

2.白花前胡

2.1白花前胡的简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