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骨脂对照提取物的制备与应用文献综述

 2023-03-09 17:33:58

补骨脂炮制研究进展

摘 要:补骨脂为豆科植物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辛、苦、温,归肾、脾经。目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骨质疏松。但补骨脂生用有温燥之性,易伤阴助火,具有一定毒副作用。故临床用药需通过对其进行炮制,以增强其疗效,降低其毒副作用。本文将就补骨脂的炮制历史沿革、化学成分、炮制对其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方面的影响以及炮制工艺的研究进行综述,展示其炮制的现代研究进展。

关键词:补骨脂;炮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炮制工艺

补骨脂,又名婆固脂,破故纸,胡韭子,为豆科植物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的干燥成熟果实。果实成熟为秋季,此时采收果序,晒干后搓出果实并去除杂质后即得。除东北、西北地区外,全国各地均有产,主要产地有云南、四川、浙江等,一般为栽培或野生。补骨脂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中药,最早记载于《开宝本草》,其性味辛、苦、温,归肾、脾经,具有温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外用消风祛斑的作用。用于肾阳不足,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1]

现代研究中,发现补骨脂能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2],局部增加体内的新骨形成[3],增加骨体积/组织体积比[4],被广泛用于治疗骨质疏松[5]。但补骨脂的温燥之性,也易伤阴助火,且具有一定毒副作用。故临床用药需通过对其进行炮制,以增强其疗效,降低其毒副作用。

1.炮制历史沿革

补骨脂的炮制工艺始见于南北朝《雷公炮炙论》:凡使,性本大燥毒,用酒浸一宿,漉出,却用东流水浸三日夜,却蒸从巳至申出,日干用[6]。为补骨脂药材炮制奠定了方法学基础。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与发展过程中,又逐渐出现酒制、炒制、焙制、盐制、药汁及童便制等6 种制法。补骨脂历代炮制过程中,主要辅料是酒和盐,主要炮制工艺是浸、炒和蒸。补骨脂现代常见的炮制方法为雷公法、清炒、酒浸炒、盐炙、盐蒸等不同方法。其中,雷公法自南北朝沿用至今。2015版中国药典所记载的炮制方法为盐炙法。

2.补骨脂化学成分

2.1化学成分类型

补骨脂中活性成分主要是香豆素类、黄酮类和单萜酚类,其他还有补骨脂多糖、微量元素等。

香豆素为补骨脂中含量较高的一类化学成分,主要为呋喃香豆素类(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等)和拟雌内酯类 [7]等。

黄酮类成分包括黄酮醇(黄芪苷)、二氢黄酮(补骨脂甲素、异补骨脂二氢黄酮等)、异黄酮(补骨脂异黄酮、新补骨脂异黄酮等)、查耳酮(补骨脂查耳酮 [8]、补骨脂乙素等)等多种类型。

单萜酚类化合物是植物挥发油的主要组成成分,补骨脂酚是发现最早的单萜酚类化合物,后来又发现了多种单萜酚类化合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