铱催化下通过氢转移过程的烯烃间交叉偶联反应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17 09:25:10

过渡金属催化下烯烃间的交叉偶联反应以及氢转移过程的研究

摘要:共轭二烯在生物、农业、医药、高分子科学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和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发展高效实用的方法合成共轭二烯显得尤为重要。过渡金属催化的偶联反应效率高,选择性好,反应条件温和,是构建碳-碳键的重要手段,也是现代有机合成的有效手。通过C-H活化和氢转移过程,实现未活化烯烃间的直接交叉偶联反应,是合成共轭二烯的最佳选择。通过C-H活化,C-H键可以起到官能团的作用,不需要通过预先官能化的C-X键,就可以直接构建C-C键,有利于缩短合成线路。而且仅需要催化量的催化剂就能对C-H键进行活化,对于工业的实际生产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而氢转移过程可以通过催化惰性的底物,使得反应中脱下来的氢,催化还原得到还原产物,无需额外的还原剂,实现了一锅法的催化还原,具有极高的原子利用率和步骤经济性。本文将介绍通过C-H活化和氢转移过程,通过过渡金属Pd、Ru、Rh等催化下的烯烃间交叉偶联反应,来实现1,3-丁二烯的合成。

关键词:交叉偶联;铱催化;C-H活化;氢转移过程

1.烯烃间交叉偶联反应

传统的交叉偶联在构建碳碳键和碳杂键方面具有高效性和实用性,但是却存在以下缺点:(1)需要对反应的底物进行预官能化;(2)反应中会产生金属盐类化合物,造成环境污染;(3)需要用到卤代烯烃或者金属有机试剂,造成反应线路长和反应副产物多等问题。而过渡金属催化的烯烃间的交叉偶联反应,不仅不需要对反应底物进行预官能化,提高了反应的原子经济性,而且反应中不会产生金属盐类化合物,符合绿色经济化学的的理念。以下是对过渡金属催化的烯烃间交叉偶联反应合成1,3-丁二烯最近取得的研究进展。

1.1 烯烃和末端烯烃的氧化偶联交叉偶联

2010年,Yu等[1]为实现内烯烃和末端烯烃的直接偶联,同时克服内烯烃烯基C-H键的低反应性,以alpha;-氧代乙烯基二硫缩醛作为内烯烃,并且在烯烃的末端添加1,2-二恶烷,使其能够活化内烯基C-H键。最终以Pd(OAc)2为催化剂,醋酸银作为氧化剂,实现了alpha;-氧代乙烯基二硫缩醛与末端烯烃的直接交叉偶联反应,为生成官能化1,3-丁二烯类化合物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Scheme 1)。

Scheme 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