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在高校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文献综述

 2022-08-17 09:28:49

批判性思维在高校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摘要:批判性思维与中国学生核心素养要求中的科学精神基本要求异曲同工,是高校培养人才目标之一。过去的几十年内研究者们对批判性思维内涵的研究一直在继续,其概念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没有一种单一的定义是全面而充分的,不同的语境赋予批判性思维的定义以不同的要义。由于化学与认识论、逻辑、伦理甚至美学的许多联系,实际上可以说它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几乎理想的机会,批判性思维不仅是化学本身的重要方面,而且也日益成为学生在大学期间应掌握的、可转移的越来越重要的技能。本文就批判性思维内涵、化学批判性思维内涵、批判性思维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及意义方面进行浅谈,旨在提高高校化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教学的重视。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 化学批判性思维; 高校化学教学

一、文献综述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科学精神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其内涵理念与批判性思维理念异曲同工。现今我国各阶段教育教学都在努力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而这就离不开“批判性思维”的教学。尤其在高校化学教学中,根本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实践、钻研能力的学生,倘若忽视批判性思维的教学,那就是空谈而已。然而现实发现,如今高校化学教学中许多学生总是存在机械摄取课本知识和教师的观点的情况,盲目相信书本和权威,但自身不进行深入思考,也不提出自己的想法,完全缺乏独立、批判的思考,并且也存在一些教师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不重视的情况[1][2][3]。因此对高校化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运用探究具有积极意义。

1 批判性思维的内涵定义

批判性思维直译于英文“critical thinking”,其在美国的教育发展中已经具有相当长的历史了。但在过去的几十年研究历史中,批判性思维的定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在理论上还未得到一致的认同[4]

1.1定义的发展阶段

斯特莱布通过对前人文献的研究,在1992年的《批判性思维的历史和分析》一文中将批判性思维及其相关概念的意义、定义和描述史划分为4个阶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