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毛壳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文献概述
摘要:毛壳菌属属于子囊菌纲、毛壳目、毛壳菌科的真菌,它共包括一百多个种类,是一类资源极为为丰富的真菌[1]。该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及植物体内,其中部分菌种也是造成人体感染的病原菌[2]。研究发现其次生代谢产物结构新颖,生物活性突出,是新药或其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迄今为止,已经从该属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发现具有抗菌、免疫调节、细胞毒、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的化合物[3]。
关键词:印度毛壳菌; 次生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化学成分
一、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天然产物是获取新药或其先导化合物的一个重要资源之一。真菌因资源丰富,生物活性高,且化合物的结构新颖等特点引起广大药物学家的关注。毛壳属是子囊菌亚门中一个较大的属,其种名超过 400 多个,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及植物体内,是一类重要的资源真菌,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4]。毛壳属最开始1817年由Kunze 提出以Chaetomium globosum Kunze 为模式种建立起来的。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是毛壳属中第一个发现的。从此之后,对毛壳属真菌开始了各种各样的研究。毛壳菌的分类从1881年开始了漫长的研究过程,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其分类地位,种群结构、数目和名称是不断变化的,分类的主要是根据子囊形态、子囊孢子的大小和子囊壳壁上的附属丝等。毛壳属中大多数真菌可以有效降解有机物和纤维素,同时毛壳属中的很多菌株能够产生抗生物质,能有效地防治多种植物病原菌,所以毛壳属真菌作为生物防治菌被广泛的应用。在近几十年里,对毛壳属真菌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获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由于毛壳属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丰富多样,所以被认为是各种结构多样性化合物的重要来源,比如生物碱[5]、蒽酮蒽醌、缩酚酸环醚类、色酮、萜类、甾体、细胞松弛素类、苔色酸类、azaphilones 类等化合物,备受人们关注。从毛壳属真菌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不仅结构新颖、而且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包括抗肿瘤、抗菌、抗疟疾、抗炎、除草、免疫调节和酶抑制等多种生物活性[6]。Zhang Q对毛壳属真菌的代谢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了综述( 1963 ~ 2010 年),其次生代谢产物中已鉴定 206个单体化合物[7]。
异喹啉生物碱是天然产物中最大的种类之一,主要从植物中发现,同时拥有有趣的生物活性。例如:细胞毒、抗疟疾、细胞凋亡、抗白血病以及抗菌活性等。在报道中只有很少数量的异喹啉生物碱是来源于海绵、地衣和真菌[8]。毛壳属真菌产生的复杂多变的分子结构和广谱独特的生物活性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通过对印度毛壳霉次生代谢产物薄层色谱分析发现该菌固态发酵次生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碱成分。然而关于印度毛壳霉次生代谢产物中生物碱成分的研究较少,还有待深入研究。
(二)一般研究过程
首先从土壤中分离得到所需菌种,鉴定后保存于冰箱中。然后将真菌菌株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的斜面上于25℃培养10天。将琼脂塞用于接种250mL Erlenmeyer烧瓶,每个烧瓶含有40mL培养基(0.4%葡萄糖,1%麦芽提取物和0.4%酵母提取物),并且在灭菌之前将培养基的最终pH调节至6.5。将烧瓶培养物在25℃下在旋转振荡器上以170rpm温育5天。发酵在Fernbach烧瓶(500mL)中进行,每个烧瓶含有80g大米。通过在无菌蒸馏水中悬浮制备孢子接种物,得到1times;106 / mL的最终孢子/细胞悬浮液。向每个烧瓶中加入蒸馏水(100mL),将内容物浸泡过夜,然后以15 lb/inminus;2 高压灭菌30分钟。冷却至室温后,每个烧瓶接种5.0mL孢子接种物,并在25℃下培养40天。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