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f-14抗耐药细菌感染的膜作用机制文献综述

 2022-12-07 16:42:41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1. 研究背景

1.1耐药细菌的危害性

细菌耐药问题日趋严重, 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与目前抗菌药的滥用有着重要关联。近年来, 耐药细菌越来越多, 耐药范围越来越广, 程度越来越高,多重耐药菌不断出现。在抗菌药应用的早期, 几乎所有细菌感染性疾病都很容易治愈。随着抗菌药的大量和长期使用, 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多重耐药细菌。在畜牧养殖业中, 为防止疾病感染及促进动物生长。大量的抗菌药被应用于饲料中, 由于剂量不足及残留造成了耐药菌株的出现及耐药性的传播。 并且耐药性可通过食物链转移到人群, 从而极大地危害了人类自身的安全。因此,了解细菌的耐药机理、积极预防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加剧, 寻找、开发新的抗细菌耐药或防细菌耐药的药物迫在眉睫[1]。

1.2抗菌肽的应用现状

当今,不同来源的抗菌肽在我们的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抗菌肽在医药、食品保存、食品添加剂等方面有很高的关注度,尤其是在抗肿瘤的研究上,得到全世界科研人员的普遍关注和青睐。抗菌肽具有高效、广谱抗菌,潜在的抗肿瘤活性,以及能加速机体免疫和伤口愈合过程等功能,使其可能成为代替传统抗生素和抗肿瘤药物的一种新型药物[2][1]

1.3抗菌肽对耐药细菌作用的机理

目前,抗菌肽的作用机理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一些解释抗菌肽作用机理的假说只适用于某一种具体的抗菌肽或一类抗菌肽[3]。有人认为,抗菌肽与细胞膜发生作用时会破坏或裂解细胞膜;另外也有一些人认为抗菌肽对膜结构毫无影响,它像传统抗生素一样可以作用于细胞内的一些物质,阻碍蛋白质和DNA 的合成,破坏折叠结构,更变蛋白质的性能;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抗菌肽能够刺激免疫应答反应,激发机体内的免疫功能[4]。目前,多数人倾向于接受的假说为细胞膜成为多种抗菌肽的靶向目标,抗菌肽作用于细胞膜的很多地方,毁灭细胞膜,增强细胞膜的渗透性[5]。

二、实验材料

磷脂材料:磷脂酰乙醇胺(PE)、二棕榈酰磷酸甘油-Na(DPPG)、磷脂酰胆碱(PC)、双磷脂酰甘油(CL),氯仿,钙黄绿素溶液(50 mM TES,PH 7.4)

0.22 mu;m微孔滤膜,黑色96孔酶标板,Cbf-14(或缓冲液、10%TritionX-10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