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 立题背景及研究现状
据统计资料显示,自从抗生素被发现并应用于感染治疗,现今人类的寿命平均增长了10岁。但是,随着抗生素的使用,细菌产生耐药性的现象不断出现[1]。抗生素的滞后给医药行业带来许多麻烦。现有的抗生素已经不再能够应对原本能够治疗的疾病,病原菌的感染重新威胁了人类的健康,急需开发新抗菌活性和抗菌机制的抗生素[2]。
微生物天然产物是现代新药发现的重要来源,对天然产物进行深入系统的化学与生物学活性研究,对于发现原型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链霉菌的天然产物中有一类含有多个噻唑环并富含硫元素的肽类抗生素,命名为“硫肽类抗生素”。 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最典型的代表是硫链丝菌素(thiostrepton)和诺西肽(nosiheptide)。
诺西肽在60年代首先由法国人发现,最初产自于阿根廷土壤中的一株链霉菌,是一类富含硫元素并含有多个噻唑环的多肽类抗生素,目前,主要由活跃链霉菌(Streptomyces actnosns)产生,适于抑制肠道内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生长。由于初始分离到的诺西肽产生菌,发酵产量水平偏低,严重影响了生产成本,迫切需要构建一种高产量的诺西肽产生菌,以满足实际生产生活需要。
二、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实验前期研究发现,诺西肽肽链第三位的苏氨酸(Thr)替换为丝氨酸(Ser)后,发酵产物的某个组分(T3S-4)的产量大大提高,其机制尚不明确。故本课题拟研究的内容为:活跃链霉菌突变株T3S发酵产物的结构表征。
三、采用的研究手段
周佩等人[3]研究也发现至少有五种氨基酸直接参与了诺西肽的生物合成,它们是谷氨酸,半氨胱酸,苏氨酸,丝氨酸和色氨酸。因此,本课题通过对链霉菌诱导,使诺西肽第三位的苏氨酸替换为丝氨酸,如图:
研究技术路线如下:
1 .实验准备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