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研究背景
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是一种全胃肠道炎性疾病,它与溃疡性结肠炎(UC)同属炎症性肠病。常累及从口腔到肛门的任何部位,多伴有肠外表现。疾病呈终生复发性,即使手术切除病变肠段后也不例外,术后3年肠镜下复发率达75%,所以手术不是CD的理想治疗方法。要真正改善炎性肠病的现状,必须抓住病因学研究,弄清其发病学的基础、致病环节及控制途径。
克罗恩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其中免疫细胞的分化,自身抗体的降解,以及某些自身抗原物质,都离不开免疫细胞中性粒细胞(poly morphonuclear neutrophil,PMN)。传统上,中性粒细胞主要被认为是发生急性炎症时第一个被招募到炎症组织的免疫细胞,亦是由巨噬细胞分泌的趋化因子吸引聚集至局部细胞接触微生物病原体的感染部位.相比之下,它们在慢性炎症中的重要性仍缺少深入研究,因此吸引了Soehnlein等的研究.现今,一种新型防御机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ar traps,NETs),为宿主细胞捕获和杀灭胞外微生物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在先天性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血液循环中的嗜中性粒细胞形成不稳定的聚集体能引发对炎症介质的强烈反应,这能促进各种炎症和自身免疫疾病发病。
用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处理后,NETs的杀菌能力几乎消失。表明,解聚的染色质骨架和蛋白成分是NETs重要的组成成分。NETs的主要结构成分是DNA,所以破坏NETs的DNA骨架就能降解NETs。葡萄球菌核酸酶(Staphylococcus nuclease,SNase)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的一种单链蛋白,具有磷酸二脂酶活性。在Ca2 的存在下,对单链或双链DNA有较强的降解能力。
我们通过实验从重组大肠杆菌中提取SNase蛋白,TNBS诱导小鼠结肠炎,分组并给药,记录小鼠生理状态变化,对小鼠体内的各种免疫细胞,免疫器官等进行分析,了解体内部分细胞因子的变化以及各组小鼠中性粒细胞体外形成NETs的能力,进而探索SNase蛋白对克罗恩病的控制效果。
二、实验内容
- TNBS诱导小鼠结肠炎1)动物:6-8周龄雌性BAL B/C小鼠(20-22g),清洁级环境饲养一周。
2)模型建立:
造模前小鼠禁食不禁水24h(水换成5%葡萄糖溶液),4%水合氯醛按10ml/kg剂量麻醉小鼠,直径2mm导尿管用液体石蜡浸润,缓慢伸入小鼠肛门4cm处,按100mg/kg缓慢灌注2%TNBS(含40%乙醇),停留1min,缓慢拔出导尿管,垂直倒置小鼠10min,放入笼中。造模当天开始给药。
2整个实验持续7天。动物整体情况记录DAI疾病活动指数测评:每天同一时间记录小鼠的体重、腹泻、便血情况,并对实验样本进行收集处理(收集血清和结肠组织)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