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檗碱衍生物MA防治酒精性肝病研究文献综述

 2023-01-11 16:18:50

一:课题研究背景、意义及目的:

乙醇是最常见的肝脏毒物之一,过度饮酒导致的肝损伤是一个世界性的医学难题,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简称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中毒性肝脏损害及其一系列其他病变,由最初的肝脏细胞发生脂肪变性到最终的肝硬化,其临床症状为有明显地腹胀、腹泻、腹痛、全身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体重减轻、部分病人有发热、白细胞增多(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增多),酷似细菌性感染,其可分为轻型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重型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

在西方国家,酒精性肝病及其并发症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酒精性肝病的发病也呈现出逐年攀升的趋势,乙醇已经成为既肝炎病毒之后导致肝损伤的第二大病因。ALD是一种进行性发展且后期会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和威胁生命安全的疾病。ALD的致病因素是单一的、明确的,即长期大量饮酒所致,但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却是十分复杂的。至今,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国内外医学研究者从不同方面对ALD发病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目前比较认可的发病机制有:

1:乙醇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

人体摄入的乙醇85%以上在肝脏中代谢,经过肝细胞内乙醇脱氢酶、过氧化氢酶氧化(主要为CAT)、微粒体乙醇氧化酶系统(主要为CYP2E1)催化变成乙醛,进而氧化为乙酸,最后分解为水、二氧化碳和能量。乙醇在代谢的过程中,导致氧化型的辅酶Ⅰ(NAD)转变为还原型辅酶Ⅰ(NADH),从而产生过过的NADH,最终使NADH/NAD比值增加,打破了肝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平衡状态,进而影响了脂质和糖的代谢,如:1)三羧酸循环系统被抑制,从而导致肝内脂肪酸的氧化减少,同时肝细胞的脂蛋白释出量的减少,是引起肝内脂肪堆积的重要原因之一。2)NADH也抑制了丙酮酸、草酰乙酸、磷酸二羟丙酮和糖原合成酶的活性,糖原异生受抑,导致患者低血糖症;同时能促使丙酮酸转化为乳酸,引起高乳酸血症,使脯氨酸合成增加,从而导致肝小叶内纤维组织的增生。

2::氧化应激与脂质过氧化

由于活性氧生成过多或机体抗氧能力不足,可导致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反应,导致细胞损伤甚至细胞死亡。细胞色素P450酶、肝线粒体、激活的kupffer细胞是自由基的重要来源。酒精在肝细胞内通过细胞色素P450 2E1(CYP450 2E1)的氧化作用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 OH-

、O2- 、H2 O2),可直接氧化蛋白质、生物膜、核酸等大分子物质, 激活磷脂酶及引发脂质过氧化作用,破坏了细胞的功能和完整性。一方面改变了膜的通透性和流动性, 从而改变离子通道、与膜结合的酶等的微环境,影响某些酶和受体的活性, 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另一方面, 脂质过氧化还影响蛋白质及DNA的结构及功能,导致细胞代谢及功能异常, 甚至凋亡。长期饮酒者,肝内GSH含量明显减少或耗竭,以线粒体最为明显,使线粒体的氧化防御能力和mtDNA修复功能下降,从而影响脂肪酸代谢和导致细胞能量代谢紊乱, 加速细胞死亡。另外长期饮酒可造成体内促氧化物质产生增多及食物中抗氧化剂吸收减少,促使发生氧化应激反应,最终导致肝细胞的死亡。

还有一些酒精代谢过程中形成的中间产物通过免疫介导和细胞因子等机制对肝脏造成损伤。同时酒精还是一种凋亡诱导剂。

酒精性肝病的治疗原则主要是:①减轻酒精性肝病的严重度;②阻止或逆转肝纤维化;③改善已存在的继发性营养不良;④对酒精性肝硬化进行治疗。戒酒是首要方法,其疗效与肝病的严重度有关。对于普通的酒精性肝病可使临床和病理表现明显改善;对严重的酒精性肝病,则不一定有效;对于酒精性脂肪肝,戒酒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