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电化学降解研究【摘要】肝素(heparin)是一种抗凝剂,是由二种多糖交替连接而成的多聚体,在体内外都有抗凝血作用。
临床上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心肌梗死、心血管手术、心脏导管检查、体外循环、血液透析等。
随着药理学及临床医学的进展,肝素的应用不断扩大。
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是由普通肝素经物理、化学或酶解聚方法而得,分子量范围为 3000~8000,具有较肝素更优的抗血栓活性,且与肝素相比,出血副作用少、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抗凝效果可以预测且无需实验室监测,目前临床适应症不断扩大。
历经几十年的发展,LMWH 的研究已取得较大的进展。
【关键词】肝素、低分子肝素、电化学降解、分子量、活性引言肝素首先从肝脏发现而得名,天然存在于肥大细胞,现在主要从牛肺或猪小肠黏膜提取[1]。
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如:心肌梗塞、肺栓塞、脑血管栓塞、外周静脉血栓等,不论在体内或体外,都有迅速的抗凝血作用。
但普通肝素生物利用度低,半衰期短,在临床使用中存在许多不良反应,如:剂量个体差异大,自发性出血倾向(发生机率在1.5一20%),停药后血栓易复发等,还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等[2],因此需要在临床监护下使用,给患者用带来不便。
随着对肝素药物研究的深入,特别是以往认为无活性的低分子组分对Ⅹa因子和凝血酶的作用差异的认识,近二十年发展起新一代肝素类抗血栓药物低分子肝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