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一、前言
桥梁是道路路线遇到江河湖泊、山谷深沟及其他线路等障碍时,为了保持道路的连续性而修建的人工构造物。按照受力体系分类,桥梁有梁、索、拱三大基本体系,其中梁桥以受弯为主,拱桥以受压为主,悬索桥以受拉为主[5]。此外,由这三大基本体系之间的相互组合, 派生出在受力上也具组合特征的其他多种桥型,比如刚构桥和斜拉桥等。
连续刚构桥是在连续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墩粱固结的结构体系,将主梁做成连续梁体,与薄壁桥墩固结而成,既保持了连续梁无伸缩缝、行车平顺的优点,又保持了T 型刚构桥不需设置支座、不需体系转换的优点。目前,连续刚构桥已经成为预应力混凝土大跨径梁式桥的主要桥型,最大跨径已经突破300m[1]。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
刚构桥是上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 随着建筑材料、施工技术、计算手段的进步, 出现了预应力混凝土梁桥, 德国建成的奥厄桥开创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发展的先河[11]。
国外大跨径连续刚构桥的修建历史要比国内早一些。1982年,美国的修斯敦(Houston)运河桥跨径为114 228.6 114m,主梁为双室箱型截面,采用刚性桥墩,是跨径较大、时间较早的一座连续刚构桥。1985年澳大利亚建成的门道桥(Gateway),跨径为145 260 145m,采用双薄壁桥墩、单箱单室主梁,该桥保持世界记录达12年之久,是一座里程碑式的建筑。目前国外公路桥梁中跨径最大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为挪威的stolma桥及其姊妹桥Raftsundet桥,主跨跨径分别为301m和298m。
我国于1988年建成的广东洛溪大桥(主跨180米),开创了我国修建大跨径连续刚构桥的先例。进入九十年代,我国相继修建了几座大跨径的连续刚构桥,如1995年建成的黄石长江大桥(162.5 3times;245 162.5m,连续长度居世界首位),1997年建成的虎门大桥辅航道挢(150 270 150m,97年位居世界首位),云南省元江大桥(58 182 265 194 70m),不断地把连续刚构桥推向新的高度[5]。近几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及一些公路网、高铁网规划的实施,高等级道路在西部深沟险壑地区出现的越来越多。我国还将建成一大批大跨径连续刚构桥。
三、受力及构造特点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