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人驾驶车辆行驶稳定性的沥青路面车辙阈值研究文献综述

 2022-10-19 19:06:04
  1.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基于无人驾驶车辆稳定性的沥青路面车辙阈值控制研究

文献综述

洪正强

指导老师:黄晓明 教授

摘要:本文紧扣研究的课题,从车辙相关方面的问题联系到无人驾驶在扯着路面上行驶的稳定性问题,并通过模拟仿真的手段为无人驾驶的稳定性提出路面车辙阈值控制的指标等。作者通过阅读一定量的文献,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相关思路。

关键词:车辙;有限元方法;无人驾驶;稳定性;阈值控制;

  1. 引言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方向是车辙形成机理、车辙条件下的沥青路面有限元模型研究、基于车辆动力学特性的整车仿真模型研究、不同路况下无人驾驶车辆行驶稳定性研究和多因素作用下沥青路面车辙阈值控制研究等方面。本篇文献综述是作者阅读一定文献后所作,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入手点和一定的帮助。

  1. 沥青路面车辙形成及影响机理研究

关于车辙,目前学术界一致认同有四种类型,分别是:失稳(流动)型车辙、结构型车辙、磨耗型车辙以及密实型车辙。不同车辙的产生方式不同,其影响机理自然也不相同。张松[1]在论文中将这几种车辙的形成原因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归纳:失稳型车辙主要由于道路重载导致的沥青流变而产生。这种车辙多分布在断面连接处,呈“W”型;结构型车辙是断面凹陷的结果,不同的是周围不会隆起;磨耗型车辙主要是沥青面层表面磨耗导致;而密实型车辙是路面有一定缺陷,导致二次压实。除此之外,卢纯洁[2]也提出了“水损害车辙”的概念。

对于车辙的形成及影响机理,国内外许众多组织机构做了大量的模拟和现场试验。虽然理论和试验方式各有不同,但绝大多数文献均将路面结构、材料、温度和轴载列为影响车辙的最重要因素,并且认为中面层是最容易产生车辙的地方。

对于不同路面基层结构对车辙的影响,有的专家通过试验或者模拟给出了自己的结论。阮鹿鸣[3]研究了三种不同基层结构下的沥青路面车辙性能,发现柔性基层的抗车辙能力最强,冷再生基层、半刚性基层列为其后;李盛[4]研究了刚性基层,发现沥青层下1/5处和接缝处最容易产生裂缝,并且车辙深度随着作用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与阮鹿鸣的文章形成互补;黎侃[5]在自己的文章中将半柔性材料作为沥青路面的抗车辙功能层进行研究,而赵国强[6]综合考虑马歇尔稳定度,也将半柔性材料应用于自己的研究中;Y.Du[7]则是通过对各种试验方法的总结反思,总结到半柔性路面有助于减少车辙。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