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交叉口双环搭接相位配时设计方法研究文献综述
1. 研究背景
交通控制是交通工程的中心职能,包括交通规则的建立以及与驾驶员在交通控制设施使用方面的交互。交叉口是整个城市路网通行能力的瓶颈地段,其运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路网疏解能力的大小。世界各国交通管理经验表明,道路交叉口交通管理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交通信号控制。中国城市道路的混合交通流特性十分明显,机动车受到非机动车、行人的干扰较为严重,因此交叉口相位设计上一般采用典型的四相位结构。而普通四相位控制方案由于经常需要把直左,直右放入同一相位,导致过街行人、非机动车容易和右转车辆产生冲突,大大降低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由美国国家电气制造商协会(National Electronic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NEMA)提出的交叉口双环搭接相位(又称为双环非对称相位),针对典型十字形信号控制交叉口建立的一种具有广泛通用性的相位结构,具有8个机动车相位,通过研究表明,在行人、非机动车通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双环搭接相位比中国普遍采用的对称相位具有更高的车流放行效率。通过采集十字交叉口用地特征、渠化方案、管制措施等基本信息,研究交叉口双环搭接相位特点及适用范围,并与我国道路交叉口车流情况相结合,从而设计出一种较为通用的配时流程或配时模型,来大大提升国内交叉口运行效率。
2. 国内外研究概况
2.1 国外研究概况
国外对交通信号控制的研究起步较早,1868年由英国机械师德·哈特设计了第一个煤气信号灯;1918年第一个三色信号灯在纽约市诞生;1928年,美国研制出了首个感应式交通信号灯;1952年,美国在科罗拉多州丹佛市首次将计算机与交通检测器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了配时方案选择式的信号灯控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道路上的交通量逐年增加,交叉口的拥挤程度日益严重,针对这一问题,国外相继研究出了SCOOT、SCATS、TRANSYT信号控制系统,而且也在不断的完善之中。
交叉口双环搭接相位(又称为双环非对称相位)最早由美国国家电气制造商协会(National Electronic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NEMA)提出,以北美标准双环为例,遵循“处于同一个屏障内,处于不同环的相位可以同时运行,而处于同环的相位不能同时运行且不同屏障内的相位不能同时运行”的规则。这种双环搭接相位具有广泛通用性的相位结构,具有8个机动车相位,通过研究表明,在行人、非机动车通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双环搭接相位比中国普遍采用的对称相位具有更高的车流放行效率。
图1 北美标准双环结构示意图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