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1研究背景
近年来,由于私人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城市规模的扩大、公共交通发展缓慢、道路网体系和功能不完善、交通参与者的遵章守纪意识不强,城市拥堵情况愈发严重,交叉口正是拥堵情况的“重灾区”。交通问题已然成为困扰世界各大城市的主要社会问题,交通量的成倍增长带来的是道路交通状况的巨大压力,据统计,我国车辆的增幅超过10%,但是路年递增不足4%,供需矛盾不断激化。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交通拥挤对社会生活的最直接影响是增加了居民的出行时间和成本,美国联邦住房管理局援引德克萨斯州交通研究院的调查数据,仅2000年一年,美国最大的75个城市因交通堵塞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675亿美元。这个数据包括了乘客消耗的时间价值(估计每小时12.85美元)和燃料价值消耗等。中国近年来拥堵情况也不容乐观,2016年的统计结果显示,仅南京市当年人均堵塞的经济损失达到2876元每人。交通拥挤也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增多,欧洲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经济损失达500亿美元之剧。2004年我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67753起,造成99217人死亡,451810人受伤。
从“路不够分时,时不够分路,时路不够断其一方”基本优化概念的提出,到单行禁左右进右出流向体制的建立,道路交通组织优化基本上都是在用静态方法应对交通拥堵的变化,进入了一个“优化了老问题,出来新问题”的怪圈。一个好的道路交通组织优化方案,不仅要有好的静态交通组织,更要有好的动态交通组织,路网才能发挥出整体的效益。
2研究现状
2.1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国外的研究现状
道路通行能力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随着二战的结束,美国掀起了新一轮的经济发展热潮,伴之而来的服务于军事及民用的高速公路网建设迫切需要通过通行能力分析确定道路建设规模、模式及建设后评估。1950年,美国交通研究委员会出版了《道路通行能力手册》(Highway Capacity Manual,简称HCM)第1版,这是世界上第一本系统地分析道路通行能力的出版物,为从事交通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有据可查、有章可循的标准,从而也奠定了日后它在交通理论发展中的重要地位。1965年,HCM第2版得以修订,1985年HCM第3版问世。HCM第三版与前两版相比作了较大的改动,增加了高速公路、自行车道、人行道和无信号交叉口等交通设施的分析内容。之后,经过1994年和1997年两次修订改版,HCM第四版—HCM2000出版。欧美的发达国家以及日本也不甘落后,在充分借鉴美国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本土化的实际研究,先后出版发行了适合各自国情的通行手册或规则,如1997年瑞典的《瑞典通行能力手册》;1984年加拿大的《加拿大信号口交叉通行能力规程》;1986年日本的《道路通行能力手册》;1994年德国的《道路通行能力手册》(HBS)等。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