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配建停车库设计文献综述

 2022-08-03 11:44:38

文献综述

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和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城市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人们的停车需求迅速增长,而城市停车设施的建设速度相对滞后,停车供需严重不平衡,导致城市“停车难”的状况日益严峻。在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地下车库在解决停车问题上显示出了其特有的优势,并在近些年快速发展成为一种较普遍的城市停车方式。因此,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设计便捷高效、适宜性良好的地下停车库来缓解“停车难”的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思考。

地下停车库作为一种缓解停车压力的措施,在设计与使用中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首先,地下车库能够有效缓解地面的动静态交通矛盾;其次,地下车库还能节省城市用地,隔离噪音,提升城市的环境品质,并且充分利用建筑物基础埋深的硬性要求;此外,地下车库还能通过提供充足的停车位吸引周边大量车流人流,进而激发区域经济活力。因此,地下车库的建设是解决城市停车问题的有效方式,并且近年来的建设力度也不断增大。

但是地下停车库在设计及使用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地下车库造价比较高,施工周期比较长,投资者的回报也相对低些。其次,地下车库设计时没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停车环境不够理想。地下车库由于其地下建筑的密闭性,缺少自然通风和采光的条件,因此会对使用者的停车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加上目前我国很多地下车库设计中对于空间品质的忽视,往往存在车库通风采光设计不到位、寻车困难、行车不便等等问题,造成很多司机不愿意将车停入地下车库。

2研究现状

2.1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国外地下停车库设计研究现状

国外地下车库的发展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量建造则是在 20 世纪 50年代。那时世界各国陆续走出二战阴影,进入经济飞速发展时期,大量人口拥向城市,汽车数量剧增,地下停车场开始成为发达国家的某些大城市解决停车问题的有效手段。欧美等国早期建造的地下停车场规模均比较大,容量大多在100 辆左右。大多数停车场通常建设于城市中心区的公共设施(如广场、公园等)之下,具有较大的使用规模和一定的利用率保证,并且具备完善的设施,从而能够在宽敞的公共空间下为停车问题提供积极的方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