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1.研究背景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是城市社会活动和经济发展的核心环节,是支撑现代城市发展的基础,通畅的城市交通对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城市经济的发展受到道路拥堵的阻碍,这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南京市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也日益严峻。南京作为省会城市,交通网密集,人口密度高,道路承担的交通量也较大,极易产生拥堵问题。有关部门虽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减少交通拥堵的措施,但其效果有限,某些路段交通拥堵问题仍然十分严重,拥堵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对于对居民生产生活产生很大影响。因此,研究南京市的道路拥堵影响因素并制定专门的治堵策略至关重要。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对于拥堵的评价指标,拥堵的影响因素及拥堵的治理措施等研究的相对深入。但是针对大型城市交通拥堵特征系统性的总结研究相对较少,还有一些理论仅仅是理论上可行,缺乏可操作性,因此有必要对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形成机理和拥堵的应对策略及控制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2.1国外研究现状
交通拥堵(Traffic Jam)现象早在上世界60年代就出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世界上不同国家对于交通拥堵的研究开始的时期也不相同。
在交通拥堵评价指标方面。国外对拥堵评价研究起步很早,早在上个世纪中叶就开始了。1997年美国国家公路合作研究报告中将拥培评价分为4类:道路通行能力类(HCM类)、排队论类、行程时间类、拥堵指数类[1]。拥培评价更应侧重于时间、速度、速率。Ian Thomos(2002)的研究指出速度变量可分析拥堵的原因和判断是否必须携手控制和实施控制的范畴[2]。Chrank(2002)提出将易理解、口径统一的基于行程时间、速度的指标作为最通用的城市机动性评价指标。Wei Guan(2008)将车辆行驶速度看作是评价拥堵的核心指标之一,因为车辆行驶速度代表着道路供给与服务水平[3]。
交通拥堵形成原因方面。国外学者Ayadh(1986)研究表明,信号交叉口密度、道路限制速度、单向道路比例和平均每条道路的车道数对道路运行状况有重要影响[4]。Bhat(1994)采用仿真研究表明,车道数、道路限速、信号周期长度对路网运行状况有显著影响[5]。美国公共交通协会(2002)指出交通拥堵的根本性原因在于:过多的车辆挤占了有限的道路资源。其他原因包括机动车増长迅速、公共交通发展滞后、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6]。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