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1. 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模式网络化的不断深化,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网络智能地图软件已经能满足大部分人的出行寻路需求并且还在不断优化当中。
然而,对于不能熟练使用网络智能地图寻路的老人和儿童,以及那些初来乍到,不熟悉城市交通道路网情况的出行者而言,想要快速准确的找到轨道交通车站,就会面临一些困难。
并且目前各大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点重视站内诱导却很大程度上忽略了站外对行人寻找乘车点的诱导设计,例如由于轨道交通车站的站外导向标识较少、不够明确,或者导向标识的信息量不足等因素,都会导致出行者乘车或换乘的时间增加,影响出行者的个体出行效率,同时也会降低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整体的运营效率。
为了充分利用轨道交通资源,使更多的出行者适应轨道交通出行并有愉快的出行体验,解决进站难的问题 。
因此,对轨道交通站周边诱导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工作,设计科学合理的站外导向标识可以用来帮助引导出行者快速、顺利的到目标车站进行乘车。
目前许多城市出现轨道交通站点诱导范围、覆盖率等要素过小或过大的问题,范围和覆盖率过大容易误导行人,过小则会使行人迷失,此外,行人进入轨道交通站点过程中除了周边诱导系统(包括交通标识、显示屏等)、以及偶尔的天气、时期等等客观因素的约束和影响外,相比于站点内,行人有更广泛的自主行动空间,因此出行行为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因此本文从行人出行行为、诱导标识布设范围、覆盖率以及行人与诱导标识的联系进行调查分析,更好地分析轨道交通周边诱导系统并进行优化。
2. 行人出行行为研究方法行人出行行为是指居民出行的方式、时间、路径、起始地的选择以及途中前进或停留等一系列行为。
大阪大学的舟桥国男学者(2002)针对大阪Umeda地铁站周边的导向标识体系做了调查,基于标识被利用情况,总结出一个结论:出行者在寻路过程中依靠导向标识系统和询问路人是两个主要的寻路方式,加拿大学者S. C. Wimsinghe等人在《香港国际机场枢纽寻路》的研究中也阐述了这一观点。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