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1.电动自行车充电桩选址研究国内外对于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的选址方面的研究较少,但在公共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租赁点选址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
目前国内外在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选址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 主要包括经验选址法[1]、考虑库存的枢纽位置选址模型[2]、组合赋权法[4]、双层规划模型[5]、带有容量约束的层次化选址模型[6]等。
因此,选址研究方面将从公共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租赁点、充电桩的选址等方面的现状进行阐述,总结出其选址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对于高校电动自行车充电桩选址及配置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1)国外研究历史与现状朱玮等人[1]以发展成熟的巴黎和里昂两大法国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为例,首先梳理了规划布局方法,在规划的总体思路上采用的是粗略估算、逐步调整的策略。
巴黎的公共自行车规划在划分交通小区的基础上,首先对居住、就业、商业、设施4类功能所引发的交通量分别进行估算,再通过系数折算的方法估算公共自行车需求量。
整个过程尽管简单却很实用,其中参数的确定均来自交通调查等实实在在的经验数据,因而有一定的可靠性,足以把握大致的规模水平作为宏观决策的支撑。
里昂公共自行车在实施过程中,先布设占系统总规模50%的站点试水,再根据需求和运行效率逐渐调整且增补剩下50%的做法值得借鉴,比起一步到位的建设方式,大大降低了投入和运营的风险,也使得公共自行车使用需求逐渐释放,供需机制在双方不断的磨合中达到优化。
在具体布点的过程中,以300 m公共自行车站距为基础,综合考虑土地使用多样性、地形、夜间活动、相关方意见、对古建风貌影响等要素进行初步定点,然后在对站点理论服务范围(细胞单元)内供需关系估算的基础上,调整站点以及车桩的数量。
JR lin等人[2]考虑到用户和投资者的利益,所提出的模型试图确定自行车站的数量和位置,自行车站之间连接的自行车道的网络结构,以及用户在每一对出发地和目的地之间的旅行路径。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