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文献综述
1.前言
随着我国大城市内道路交通环境日益严峻,拥堵、安全与污染等问题时时刻刻影响着出行者的选择。因此,快捷、便利且成本低廉的电动自行车出行方式逐渐到出行者的青睐,并逐渐成为许多城市内部中短途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的普及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道路交通增添了很大的安全隐患。本文以城市道路内交叉口电动自行车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电动自行车安全特性、交通冲突与道路视频检测技术三方面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为后续交叉口电动自行车安全性研究做好理论铺垫。
2.电动自行车方面的研究
2.1国内研究现状
2006年,西南交通大学马忠国副教授通过对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行人的碰撞特性分析,提出电动车设计时速与单车质量是对电动自行车碰撞严重性分析的首要因素[1]。
2008年,南京林业大学韩宝睿、马健霄等人对电动自行车的车辆特性、速度特性、加速特性、密度-流量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研究,运用回归分析法找出其相关规律,并提出了以摄影法为基础的时空结合法计算电动车与自行车之间的折算系数[2]。
2010年,西南交通大学王曼丽将交通冲突技术应用于电动车安全分析,以电动自行车在平面交叉口和道路路段的可能发生的交通冲突为研究对象,对其交通事故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方法[3]。
2013,昆明理工大学王小凤对昆明市四种不同信号控制类型的八个交叉口和八个路段的电动自行车交通冲突率进行对比,得出在道路交叉口和路段,电动车与机动车和电动车与电动车的冲突是最主要的两种冲突类型,且电动车综合交通冲突率明显高于自行车综合交通冲突率[4]。
2014年,西南交通大学贾海亮进一步研究了交叉口电动自行车的到达、集聚、释放、等待以及违章特性。他证明了交叉口电动自行车到达数成泊松分布,并分析了电动自行车在红灯期间的集聚特性和绿灯期间内的释放过程与速度,并引入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电动自行车穿越右转机动车的选择概率模型[5]。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