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知识产权主体维权难问题研究 —以恒源祥为例文献综述

 2022-08-15 11:23:15

电子商务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高速发展,电商平台的成交量也随着快速上升,而其中假冒伪劣、专利外观侵权、商家虚假宣传的商品也层出不穷,电商平台成为了知识产权纠纷的重灾区。但由于商家造假成本低,隐蔽性强,而作为知识产权主体由于没有相关的经历,在缺少有关方面支持的情况下很难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电商平台;侵权;知识产权主体;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电商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问题也不断受到各界学者的关注,参考优秀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有很大的价值。

  1. 国内研究现状
  2. 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网购经营者对原创品牌方合法权益的侵害,不仅直接损害品牌方的切身利益,而且还会对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形成严重的危害,影响市场机制的良性循环。

学者刘鑫总结了电商行业知识产权侵害的四个危害:一是损害品牌商家的经济利益。消费者购买商品是基于品牌认识,哪怕是买到了一个假冒伪劣商品,若其不能判断商品的真假,亦会对品牌产生负面印象;二是侵害消费者正当权益,甚至危害其身心健康。2016年上半年,国内网购用户超过3.5亿人次,人均消费达3000元,一项调查数据显示,75.5%的消费者网购到假货;三是阻碍电子商务平台发展。销售商和消费者是电商平台的主体。互联网平台假货的泛滥,会导致销售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成本增加。从而促使电商平台的衰退;四是影响诚信交易机制的发展。互联网交易本质上遵循的就是相互信任原则。互联网上大量的假货交易不仅使消费者对电商交易慢慢失去信心,还会导致网民之间的相互不信任,乃至蔓延到整个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1]

要形成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需要社会共治。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知识产权创造的泉源,社会诚信机制的建立是维护知识产权的有力支撑,只有发挥好这二者的作用,才能促进品牌方、平台和消费者的共赢。[2]

  1. 现状分析

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发展,颠覆了传统的经济模式,其创造的巨大利益很快就带动了售假者的网络化转型。各种违法投机的售假形式借助于网络的虚拟性、全球性快速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