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距离对Tik Tok公司国际化绩效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15 11:29:42

杭州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制度距离对TikTok公司国际化绩效影响研究

摘要:主要梳理了学者对于制度距离和国际化绩效的相关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制度距离;国际化绩效;数据维度

一、文献综述

国内外对于制度理论的研究也不在少数,按照理论的学术逻辑,先定义制度,再延伸到制度距离。根据斯科特和Kostava在1995年提出的定义[1],可以将制度距离划分为三个维度,即管制、规范和认知三维度进一步地发展,并在文章中,具体说明制度因素对组织实际管理经营产生的作用。

管制要素是指以企业生产经营范围,所涉及东道主国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识别特点是规章化的管制政策要求。规范要素是指当地民众的普世价值观、宗教信仰和社会道德规范。而社会层面的知识、社会阶层认知结构和文化因素则构成了认知要素[2]

制度距离基于上面理论的衍生定义,被定义为管制、规范和认知三要素在不同地区的差异。同理也可按照三分法的逻辑划分。至于制度距离的测算上,菲利普斯等人( 2009 )建立的四分法,可以测算出母国与东道国的制度差异[3];Berry 等人在2010年建立的九分法,则十分全面细致地建立了制度概念的模型,通过多个维度,更精准测算制度距离大小。这些前人的理论基础也为后续数据维度选择奠定了基础。

企业为了利润最大化,会选择开拓国际市场,这一过程被称为国际化。(Johanson 和 vahlne,1977[3])。是企业有意识地向国际市场要空间、追求国际绩效的体现[4](Robinson,1959)。它的包含范围也很广,涉及生产制造,产品出口贸易、服务业、技术输出、IT产品等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