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献综述
1.自由贸易区的概念论述
自由贸易区是指在贸易和投资等方面比世贸组织有关规定更加优惠的贸易安排;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以外,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实质上是采取自由港政策的关税隔离区。自由贸易区内允许外国船舶自由进出,外国货物免税进口,取消对进口货物的配额管制,也是自由港的进一步延伸,是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的一种特殊的功能区域。自由贸易区除了具有自由港的大部分特点外,还可以吸引外资设厂,发展出口加工企业,允许和鼓励外资设立大的商业企业、金融机构等促进区内经济综合、全面地发展。自由贸易区的局限在于,它会导致商品流向的扭曲和避税。
2.国际存在支持和反对自由贸易区发展的两种观点及上海自贸区的功能
(1)对于自由贸易区发展问题,学者一直持两种观点。支持的一方是,上世纪50年代时瑞典经济学家庙尔达尔提出了回浪效应理论。该理论认为,由于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落后地区的人才、资本都会流向经济发迗地区,贸易也会向外发展,对落后地区造成冲击,由此会导致地区间经济的进一步不平衡。因此双方开展贸易只会有利于发达地区而不利于落后地区。这便是最早持悲观观点的一方。之后对自由贸易区持悲观的学者具体主要有三种观点:自由贸易区的作用已达极限,且自由贸易区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并不大;一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即意味着对内陆的封锁,这会对商品的交易和资源的流通造成障碍,从而更不利于资源的配置和经济的增长,也会加大地区间的经济差距;加入WTO后,成员国会实现关税的降低和贸易的自由化,因此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无太大意义。
(2)另一方持乐观观点的学者则认为自由贸易区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助推器,是值得提倡的。像Krugman(1991)便采用静态垄断一竞争模型,分析了自由贸易区的相对价值,认为自由贸易区较小可能产生较大贸易转移效应,因此对于区域内国家来说,其利是大于弊的。而他们的理论依据便是以赫尔施曼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理论。该理论认为经济的发展本身就是从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的过程,呈现“波浪式发展规律”,因此在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情况下,各国应提倡自由贸易区的设立,取消贸易限制和壁查,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商品的生产交换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经济学家关于自由贸易区发展问题的悲观和乐观观点在研究的最早期便巳出现,现今关于两派观点的争论也仍在继续。
(3)现存的上海自贸区的总体目标是力争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便捷高效,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区,为我国扩大开放,加强对外贸易,称为可复制的试验田。因此,功能定位于转变贸易发展方式,扩大投资两语,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以及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等试点改革。
3.上海自贸区发展的研究意义前景以及论文的研究突破
(1)研究意义前景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助力,有助于扩大进出口以及转口贸易,对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增加外汇收入有着重要作用。同时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管理经验,在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同时为广大劳动者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上海自由贸易区还起到了繁荣港口,刺激交通运输发展的目的,促进了我国交通经济以及边区经济的共同发展。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设立对于上海经济的发展无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由于上海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对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也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上海自由贸易区拓展自身经济功能,进而促进整个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具有一系列得天独厚的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