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农产品电商发展模式文献综述
摘要:中国的农村电商模式中,遂昌是颇具研究价值的。遂昌运营互联网思维将人、土地、资本等要素进行整合,以电商平台为基础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的互通,从而与世界对接,带动遂昌快速崛起。遂昌模式最大的意义在于对落后和缺乏独特资源的区域发展模式和路径的启示,这些县城把遂昌奉为样板,不断借鉴和参考。因此探讨遂昌模式的发展是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
关键词:农产品;电商;遂昌模式
一、农村电商的概念和产生的原因
林洁(2015)概括了农村电商是以网络系统及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为主体,进而开展的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网络营销、物流及客户关系管理等一系列电子化的交易、管理活动。Theodore. Wschultz(1974)提出传统农业改造理论,他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靠的是快速、稳定的增长同时依赖于农业,传统农业没有快速、稳定发展的能力,必须通过经济转型来改变经济增长模式。李茂春(2016)认为,与传统销售模式相比,农村电商主要依靠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电子商务平台为消费者提供农产品的信息、销售、运输等商务服务形式,不仅使农产品的交易更加方便快捷,信息传播速度快,而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种交易模式引入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等环节,可以使农产品销售渠道明显拓宽、农民收入不断提升,有效缓解我国传统农业中面临的地域性强、流通成本高、销售渠道不畅通等突出问题,必将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成(2014)分析得出农村电商产生的原因包括农村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村网民数量持续快速增长、电子商务本身特有的优势,比如信息更新及时、费用低等优势。
二、农产品电商模式、促进和阻碍其发展的因素
在国内关于农产品电商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中,学者们对于农产品电子商务是什么的命题的研究虽然成果不多,但得出的观点和结论很明确,且目前基本形成共识。徐欣欣(2016)提出农村电商的模式分三种,第一种是遂昌模式,建立电商平台;第二种是成县模式,依赖当地资源优势,以资源整合主要内容;第三种是通榆模式,以品牌化为核心。另外,学者们基于对发达国家经验的借鉴和中国发展实践,总结了中国农产品电商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白鹏飞( 2015) 通过对影响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日本的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电信资费的下降、信息技术的提升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的结论。贺国杰(2015)信息系统的基础建设的缺失使得信息的时效性降低,物流公司和电商企业不能实现完全配合,农村地区物流仓储设施不完善,快递公司从成本和信誉等考虑,拒绝接受一些农村地区的物流订单,放弃较偏远地农村市场或对农村业务缺乏重视,加剧了农村地区配送体系不完善。洪勇(2015)农村电商的相关配套的融资方案和信用评估体系建设还没有建立,信用融资工具缺失,造成流动资金短缺,企业无法扩大经营和生产。Dariusz(2015)认为农产品电商可以引导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并改变现有农产品交易的市场结构,同时还能够有效规避传统农产品交易方式中存在的地域限制、价格高昂等问题。刘辉、刘瑾(2012)基于对浙江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实证研究,认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具有供应链信息充分共享、全程供应链可视、降低农产品顏环节的交易成本、提升服务质量、改善客户关系等优点。
三、农产品电商技术上的不足、措施
刘静(2014)提出农产品标准化的制定与实施两项环节存在一定的缺陷。在标准制定方面:农产品的产中和产后标杆不统一,无法与市场相配套,在流通环节也不能严格执行。农业监测手段多数还停留在感官评判阶段,缺乏用于检测的先进仪器和技术。在实施方面:农产品标准只管制定,不管实施是一项严重影响行业产业升级的因素。刘建鑫(2016)认为冷链物流依然是生鲜电商面临的主要短板,存在着专业服务能力较弱、行业集中度低、预冷环节缺失、运输效率不高、缺乏一体化冷链物流运作等问题。乡村之间距离较远,交通不便、冷链装备和技术匮乏也是制约边远地区发展农产品电商的主要因素。万宝瑞(2015)“互联网 ”对于传统的“三农”和农产品供应链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针对农产品生产的高污染、高成本、高风险和低收益等情况, 农村电商集群的发展还可以走高端生态化的路线,使用科技实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为应对农特产品的易变质、易损坏等问题, 还需开发新的保鲜技术和配送模式。Parker 等( 2016) 则在对生鲜农产品市场发展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之上,认为电子商务可促进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透明化进而更好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进行管理。Zapata,SD 等( 2015) 通过定量的方法对农业电子商务提高利润的潜力进行分析,对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的经济影响进行评估,发现电商平台销售额对农户的支付意愿有着显著影响。陈佳华(2015)农村电商经营以当地特色产业为主,体现当地特色产业集群优势,比如赣南的脐橙、新疆的坚果等,但大多数的网站仍处于模仿、复制阶段,缺乏创新和设计能力。当前许多农产品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受传统思想束缚,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产品的竞争力较弱,陷入低价营销的误区,农村产品同质化,生产力流失。程艳红(2014)分析了美国生鲜电商O2O模式、平台运营模式、C2B+快物流”模式及高密度仓库快物流服务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提出中国未来生鲜农产品电商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和釆购基地或家庭农场通力合作, 实现上游与下游供应链的整合。
四、遂昌模式
遂昌模式的特点可总结为: 本地化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商是核心,网商是基础,传统产业是动力,政策环境则是催化剂,即政府和企业由上而下推动产生了遂昌模式。周永广(2011)概括了遂昌模式,即在上游整合供货方,下游链接客户,网商接到客户订单后,通过电子平台将订单交给协会,由协会负责统一配送发货。这不但大大降低了网络创业的门槛,也更大程度保证了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大大降低了网商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董坤祥等(2016)分析了制约沙集和遂昌模式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产品、生产、运营、融资和政府因素。在遂昌模式下,农民网售农特产品,而农特产品的生产受环境、季节变化的影响,加之目前缺乏农产品冷链和保鲜技术,阻碍了遂昌模式的发展扩张。赵俊仙(2018)采用柯布 - 道格拉斯模型研究我国“互联网 ”智慧农业发展, 能够反映农业生产总量和农业固有资本投入、流动资本投入和农业劳动力投入间的关系, 具有经济学意义, 对指导“互联网 ”智慧农业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姚庆荣(2016)认为我国在农业信息服务发展过程中存在信息供给不足,服务形式单一和涉农主体信息需求明显不足等问题。从美国“互联网 ”现代农业的实践来看,主要集中在变量施肥喷药、杂草自动识别技术、大型喷灌机的精准控制技术的规模化、产业化应用。
五、评述
对于为什么发展农产品电商命题的研究,学者们形成了大量研究成果,提出了农产品电商能畅通农产品产销信息、扩大贸易机会、降低交易成本、优化供应链, 实现价值链增值、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等普遍认可的研究结论。对于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研究,众多学者从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信息不对称、物流体系不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等方面分析了制约中国农产品电商发展的主要因素, 构建了一些农产品电商发展新模式,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但是,总体来看目前学者们对于怎么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命题的研究仍较为薄弱,对影响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市场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认识不充分,提出的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滞后于日新月异的农产品电商发展实践,从静态、局部视角进行研究的成果多,从动态、系统视角进行研究的成果少,总结性成果多,前瞻性成果少,对于案例的分析比较少,对实践的指导性不强。
参考文献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