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高管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以房地产行业为例
摘要:改革开放已经40年,衣食住行仍然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而在近年来,全国各地的房地产业都强势地迅猛发展,“住”仍是重中之重。随着房地产企业数量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房地产行业中。高管薪酬和公司绩效向来是外界关注的焦点,虽然目前国内外对于薪酬差距和企业绩效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国内外学者并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那么,对于越来越热门的房地产行业而言,高管团队的内部薪酬差异对企业绩效有何影响呢?本文选取沪深两市上市的房地产公司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管薪酬差距; 企业绩效; 锦标赛理论;房地产行业
一、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各个行业都一片欣欣向荣,房地产行业更是占据了很大一块,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由于近年来房价波动,房地产行业受到了越来越多人注意,表观上看,房地产企业高管薪酬持续走高,但业绩绩效方面却有高有低。股东作为企业的所有者, 高管人员作为企业的经营者, 股东要调动高管人员的积极性, 使高管尽职地为公司和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
对于高管的定义,国内外学术界在研究中界定不一,麦圭尔在研究中将高管界定为 CEO;还有的学者将高管从 CEO 扩展到整个管理团队。在我们国家,通常认为高级管理人员是指公司管理层中担任重要职务、负责公司经营管理、掌握公司重要信息的人员,主要包括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等人员,因为企业的运营决策不仅受到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影响,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也对企业决策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高管的界定既包括董事长、总经理,也包括一般董事、监事、秘书、财务总监等高级管理人员,也就是财务年报中公告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1]。
对于高管薪酬的分析大多从委托代理理论展开,即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委托人追求财富最大化,代理人追求工资津贴最大化,空闲时间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两者的利益是矛盾的[2]。在对高管薪酬的分析中,委托人(股东)希望股票市值的上升,利润分配的增加,即公司业绩的提升,代理人(高管)的努力是难以观察的,所以需要设计薪酬合约使代理人和委托人目标转变为一致,这也是越来越多的公司要求高管薪酬和公司绩效挂钩的一部分原因[3]。将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挂钩,既有利于调动高管的经营积极性,也能促进代理人与委托人的利益趋向一致,既增加了对代理人的激励也加强了约束。企业高管薪酬设计会对高管的努力程度等造成影响。高管年薪几百万也还是存在的,天价薪酬就意味着企业内部高管团队之间的薪酬差异,在这种较大的差异下,对股权分配、融资或投资等势必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经历过放权,强调平均和提高效率等等发展历程,薪酬制改革也涵盖在内。自1998年我国要求上市公司披露高管人员报酬和持股情况,高管高薪酬,股东低分红的现象引起广泛关注[4],众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一部分学者认为高管薪酬和企业绩效没有显著正相关关系,高管薪酬更多与行业和企业规模有关;另一部分学者认为两者存在相关关系,且报酬-绩效关系已经基本形成。
总的来说,国外关于高管激励与公司绩效的理论体系已经成熟,高管薪酬和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检验大多验证了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呈正相关,基本形成了“薪酬—绩效”契约关系[5]。但国外学者的实证研究在数据选择方面主要是以英美或日本等发达国家上市公司为主,且主要研究大企业,缺乏对发展中国家上市公司及中小企业的研究。与国外研究相比,我国学者对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起步较晚,并没有得出相同的结论,这可能是由于相关数据信息披露不完备,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不断深化,薪酬制度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导致在研究结论上存在较大分歧。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