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会展场馆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摘要:本文回顾了会展业空间研究现状,并对长三角地区会展场馆空间分布研究做出简要介绍。由于会展业具有巨大的溢出效应,近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会展业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首选。目前国内会展业空间研究主要集中在会展场馆的区位选择及其选址影响因素方面,但研究空间分布不能仅仅寄希望于任何单一理论,应该从多种角度来分析,提出将ArcGIS地理信息系统运用到会展场馆空间分布研究,进一步深化我国会展场馆理论研究的完整性。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会展场馆;空间分布;
一、文献综述
二十一世纪以来,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正逐步成为当前时代的主流,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势头猛烈。而会展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以全新的经济形态成为全球众多发达国家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其发展越来越迅速,相应地,会展场馆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近年来,由于会展业的飞速发展推动经济迅速增长,各省市地区竞相兴土木,打造了各式各样的会展场馆,且规模不一。目前,我国会展场馆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整体建设水平依然参差不齐,在大型会展场馆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上有待改进及研究。而研究长三角地区会展场馆空间分布特征,不仅是对该地区会展场馆建设的一个总结归纳,其日后的评价反馈更是对我国其他地区会展建设的一个理论依据。这将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长三角地区会展场馆的发展现状,弥补我国会展场馆理论研究的完整性。
会展场馆是举办会展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指从事会议、展览以及节事活动的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拥有相配套的设施设备和服务。有学者认为会展场馆是会展活动的有形载体,会展产业链上各利益主体的价值要在会展场馆才能得以实现。也有学者认为现代大型会展中心不仅是一个大型的物流中心,还是商品的博览中心、交易中心、信息中心、服务中心,不仅是物流节点,更是商流、信息流、服务流和知识流的节点。会展场馆单从字面意义解释,是指举办会议和展览等活动的建筑设施,通过以上对会展场馆的定义解释,笔者认为会展场馆是指以展览空间为核心空间,会议空间作为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并结合其他辅助功能空间(包括办公、餐饮、休息等),实现集信息、交易、服务等职能一体化的大型展览建筑综合体。
会展规模概念界定:2003年出台的《专业性展览会等级划分及评定》(附录1)[1]商业行业标注从举办一次展会活动的规模大小出发对会展活动的规模作出了分类;此外,也有学者从总建筑面积对会展场馆规模分类,同济大学的博士周振宇根据《建筑设计资料集4》[2]中有关展览馆的资料,把会展场馆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四级。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