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高校对会展人才的培养模式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调查研究
摘要:高等院校会展专业的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在未来会展行业工作中所需能力和素质而开设,与我国会展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是实现我国会展事业腾飞的根本途径。在当前高等院校会展教育的发展中,出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相脱节,培养出的人才动手能力差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高等院校会展专业教育在有些方面滞后于会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会展实践对人才的能力需求的不断提高。要想不断的完善会展专业的培养模式,就需要分析开设会展专业学校的办学实际和课程设置现状,对原有课程设置模式进行“扬弃”、重组与创新。本文在分析了杭州四所开设高校会展专业学校的课程设置特点,分析目前高校会展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同时借鉴了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成果,提出一些适合我国高等院校会展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会展;课程设置;研究
一、文献综述
人类经济文化交流是会展活动的直接动力。当今世界会展业发展迅速,正在向专业化、国际化和集团化发展。在国际上,会展业是一个比较成熟的产业,国际会展业的产值约占全世界各国GDP 总和的1%,展览业对全球经济的贡献高达8% ,每年直接创造经济效益2800亿美元,仅国际会展协会(ICCA)统计,每年国际会议的产值达到280兆美元。会展业在我国起步较晚,自改革开放以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迅速,以年均近20%的速度递增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在贸易往来,技术交流,信息沟通及经济合作诸多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正以其独特的功能、不可替代的作用及强劲的发展趋势成为我国一个崭新的产业。
会展已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展示产品、推销产品、购买商品的场所。现代会展是现代社会传达与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的会展业已经初具规模。首先,会展类型与数量日趋增多。现在每年全国举办的各类展会3000多个,参展企业500多万家,参会观众近2000万人次。其次,会展质量逐步提高。我国展览会现已总体向大型化、专业化发展,目前已有一批专业展逐渐成熟壮大,形成了全球知名的展览会。再次,会展场馆规模不断扩大。至2005年,全国共有展览场馆16多个,可供展览面积300多万平方米,已经超过了号称“世界会展之国”德国的展馆面积。
我国会展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国际竞争力较弱。主要是:一、市场化程度低;二、缺乏品牌展会;三、专业人才匮乏。其中,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会展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发展会展经济的关键是建立一个会展专业人才的“储备库”,人才问题不尽快解决,不利于我国会展业的持续健康的发展,更无法与国际接轨。所以,培养复合型会展专业人才就成了各大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