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升激励对地方政府债务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2023-03-28 11:09:03

晋升激励对地方政府债务影响因素分析

一、文献综述

1、国外关于晋升激励与地方政府债务影响因素的研究

国外研究主要关注财政联邦制比较成熟的西方国家。由于发达国家政府债务多以债券形式出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可发行政府债券,此类研究主要以政府债券作为分析对象,强调政府债券的预算平( Hamilton 和 Flavin,1986; Besancenot 等,2004; Abiad 和 Ostry,2005)。但总的来说,政府官员出于自身晋升激励而去干预市场的外文文献并不多。

从研究地方政府债务的未来动机来看:Polackova(1998) 、Polackova 和 Schick(2002)提出了“财政机会主义”概念,认为政府在面临短期财政赤字时,政策制定者往往有借助预算外收入、过度积累财政风险的偏好。另外,( Revelli,2005; Thushyanthan,2012)还提出,在制定地区的举债任务时,必须要依靠周边地区的情况,来考虑自身的未来经济发展策略 ,即“举债关联性”,不仅出于自身内部的经济状况,还要考虑外部因素和条件,进而调和地方官员的决策。William Easterly ( 2005) 则认为地方政府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扮演着消极的角色,尤其是政府官员的低效、腐败、无能等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从研究地方政府债务对地方财政影响来看:人们倾向于把地方官员致力于辖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归因于财政激励和政治激励。财政激励主要是保护市场的联邦主义假说强调财政分权对维护市场改革和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Qian 和Weingast,1997)。但是,一部分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有借款约束的经济当中地方政府的平均债务水平更高( Von Hagen 和 Eichengreen,1996 ) .但同样有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借款缺乏约束也会导致地方财政赤字的显著提高( Rodden,2002) .另外一些研究则没有发现借款约束对地方财政赤字有系统性的影响( Fornasarietal 2000; Jin 和 Zou 2002) 。Singh 和 Plekhanov ( 2005)使用了44个国家 1982-2000 年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对不同地方政府借款管理模式的影响进行了识别,其得到的结论是没有任何一种地方政府借款管理模式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优于其他模式的。

从研究地方政府债务的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已有文献强调俄罗斯、印度与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出现的经济成绩差异不是财政分权上的差异而是政府治理上的差异造成的(Zhuravskaya 2000;Bardhan 2006)。当然这两种解释是互补的财政分权与中国特色的官员治理结合能更好地解释地方政府官员的作为及其经济绩效(Zhuravskaya 2000;Blanchard 和 Shleifer 2001)。

  1. 国内关于晋升激励与地方政府债务影响因素的研究

国内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受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政府债务规模在积极财政政策的刺激下加速膨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断累积,围绕地方政府债务扩张成因的研究开始涌现。随着产业多元的分化和市场作用的明确,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研究领域界限越来越明细。

从地方政府债务的发展历史性来看:毛捷和黄春元(2018)利用中国地级市数据研究发现,当地方政府债务突破债务平衡点时,地方政府举债的正面作用会被削弱,地方债务将抑制经济增长。张军和高远(2007)发现官员任期内的经济增长轨迹呈现倒 U型,同时也发现官员交流对经济增长有积极影响。周黎安 ( 2018)发现地方官员在任期间良好的经济增长绩效能够显著提高其晋升和连任的概率,官员的概率与省区 GDP 的增长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