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关系型融资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很多学者已经做出过研究。关系型融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消除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银行在与企业进行长期合作过程中,能够获得关于企业的垄断信息,降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带来更多融资机会。中小企业因其企业规模小、经营业绩整体不佳、融资信用度偏低等问题,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其融资困境也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基于关系型融资的特点与中小企业现存的发展困境,本文将通过梳理文献,整理现有的关于各个方向的相关研究,探究关系型融资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
1.关系型融资
1.1关系型融资概念
由于银行和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现象,企业比银行掌握更多的有关自己经营状况的信息,因此,银行在为企业提供贷款时,容易发生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这会给银行带来相应的经营风险。为了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失,银行会采取诸多措施来要求企业披露经营信息,例如定期出示财务报表等。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一方面,其经营规模较小,缺乏健全的财务信息披露机制;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不能通过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获取资金,银行贷款成为其主要资金来源。因此,为了及时补充资金,有可能会伪造财务数据。
为了防范此类现象,银行通常会选择与贷款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全面掌握有关企业的财务信息。这种基于银行和企业之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而贷款的方式即称为关系型融资。它不仅为银行提供更多的关于企业的垄断信息,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也给中小企业带来了更多的融资机会,能够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Mitchell Berlin(1998)认为关系型融资是指为建立全面、细致的合作关系而签订的一种“借贷协议”,银行利用和中小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最大程度地减少借贷风险。银企之间建立的长期合作,有利于银行获得除企业财务报表、抵押品等“硬信息”以外的“软信息”(Berger和Udell,2002),这些软信息有利于降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促进银行为企业提供贷款。Krahnen(1998)和Elsas(2005)认为,关系型融资不取决于其期限或其他为企业提供资金的贷方,而取决于与企业合作的房屋银行状况。房屋银行是关系型融资里的一个经典名词(Edwards和Fischer,1994),它是指企业的主要贷款方银行,与其他金融中介机构相比,它能够提供有关企业的更多的垄断信息。关系型融资是在银行与企业进行长期合作过程中而逐渐形成的一种融资方式,Rajan和Petersen(1992)认为银行通过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掌握企业的信息,可以阻止企业参与高风险的活动,以便能够如期归还贷款。同时,与银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更容易获得低成本的融资,且合作关系越长,合作越紧密,越容易从银行获得贷款。Boot(2000)认为关系型融资是银行为了获得相关企业的垄断信息,而对企业进行的一种关系专用型投资。在与企业进行长期合作时,银行既可以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同时又可以通过对所贷资金的长期“跟踪”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业绩状况。
其他一些学者通过关系型借贷与其他融资方式的比较来对其进行定义。Berlin和Mester(1998)按照贷款方式将银行贷款分为市场交易型贷款(Transaction Lending)和关系型贷款(Relationship Lending)。除此之外,他们还对两种借贷方式进行了区分,指出交易型贷款通常进行一次就结束,是银行基于企业经营状况和项目情况进行的一次性投资活动。而关系型融资建立在银行与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在合作的过程中,银行会对企业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与评估。Berger和Udell(2002)对贷款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将其分为财务报表型贷款、抵押担保型贷款、信用评分技术及关系型借贷四大类,并把除关系型借贷以外三种贷款方式统称为交易型贷款。与交易型贷款方式相比,关系型借贷所考量的信息不限于企业的一些“硬信息”,而主要依据银行通过长时间与企业的合作和多种信息渠道获得的关于借款企业的“软信息”。这些“软信息”不仅包括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及财务状况,还包括了企业发展行动方向、企业商业信誉、企业主要负责人个人品德等(张捷,2002)。
1.2衡量关系型融资的指标
由关系型融资的概念可知,关系型融资的主要依据是银行通过前期调查和长期合作所获取的有关企业的一些“软信息”,而这些“软信息”不像企业财务信息等“硬信息”一样容易获取,只能通过一些间接指标来反映。
关于这些指标的选择,学者们进行了不同的研究。Elsas(2005)认为,关系银行的数量会影响银行与企业之间进行的关系型借贷的合作。如果企业只与一家银行合作,会显著增强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息联络,这种单一的合作关系会给合作双方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在银行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时,合作时间的长短对于银行获取企业的“软信息”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合作时间的延长,银行对企业的了解不断深入,从而可以获得有关企业的更多更深层次的专有信息(Ongena和Smith,2001)。同时,也有研究表明,随着合作时间的延长,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便越来越倾向于关系型融资(Agarwal和Hauswald,2007)。因此,合作关系的持续时间是衡量关系型借贷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众多研究采用企业成立时间来代替银企合作时间,因为企业成立时间越长,与银行建立关系的时间就可能越长。基于这个思路,很多学者也试图用企业长期贷款的占比来衡量企业采用关系型融资的比重。Houston和Jamnes(1996)就指出,长期贷款意味着借贷双方会进行长时间的合作,并在合作期间就企业的经营状况,即银行获得的“软信息”,来对贷款的使用进行限制。这说明此时银行正是基于关系型融资的方式在对企业进行融资。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