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科技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研究
--文献综述
摘要: 我国上市科技公司普遍存在着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现象,就这一问题开展研究对于上市公司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完善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过度的股权融资偏好对公司融资后的资本使用效率、公司成长和公司治理、投资者利益以及宏观经济运行等方面都有不利影响,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上市科技公司为样本,对股权融资偏好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以期对若干假设做出验证 ,并给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上市科技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实证研究
在公司资本结构研究中, 企业优序融资理论认为公司融资存在一种优先顺序,即公司往往优先利用内部自由资金进行融资,其次考虑信息成本较低的债权融资,最后才选择股权融资。诸如:美国、英国和德国的企业,他们的内源融资的比重分别为64.1%,66.6%,59.2%,在外源融资中他们都以银行贷款为主,比重在20%以上,而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进行融资的比重都不到10%,企业的融资结构和优序融资理论构建的融资模式基本一致。我国企业的融资顺序却与优序融资理论相反,本文将从上市公司融资状况,产生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及改进对策等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希望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一、国外关于股权融资的研究情况
西方有关企业融资行为的研究表明,企业融资行为受融资成本、破产风险、代理成本和控制权等因素的影响(Harris 和 Raviv, 1991; Tirole, 2001)。
(一)融资成本对融资方式的影响
自 Modigliani 和 Miller( 1958)提出融资成本与企业资本结构无关的命题之后,这一领域的研究业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可分为两大类:静态权衡理论(static trade-off model)和顺序融资理论(pecking order hypothesis)。静态权衡理论认为企业最优资本结构应该是债务融资的税盾收益与债务融资的潜在破产成本之间的权衡。而顺序融资理论则认为,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由于外部投资者很有可能低估普通股的价值,从而股票融资成本相对较高,而内部融资和债权融资则受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影响较小,从而其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因此,企业的再融资优先顺序依次应为内部融资、债务、优先股、可转换债券和普通股发行(Myers 和 Majluf , 1984)。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