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市场的星期效应研究
——基于游戏板块
摘要:日历效应是指金融市场与日期相联系的非正常收益、非正常波动及其他非正常高阶矩,其中便包括星期效应这一市场异象。星期效应广泛存在于国内外的金融市场当中,造成不一的影响。而GARCH模型发展较为完善,成为校验与衡量日历效应的主要方法。本文通过查阅与星期效应相关的文献资料,分别从国内外两方面的文献着手,罗列并总结学术界已有的理论成果,以此作为本文研究的重要思路,为研究的顺利展开奠下重要基础。
关键词:星期效应;金融市场; GARCH模型
文献综述
国外研究综述
关于星期效应的研究
国外学者关于星期效应的研究始于上世纪30年代,主要是选择美国的股票市场作为研究对象。Fred C.Kelly(1930)最早对美国的股票市场进行研究,他分析指出纽约股票市场每周一收益率存在异常偏低,这是典型的股票市场星期效应,即显著负的周一效应。星期效应是指在一周中某金融市场或金融产品在某交易日的平均波动水平或平均收益与其他交易日存在明显异常的现象。从此对于日历效应的研究正在逐步得到推广,各国学者采用不同的样本数据、不同的研究方法等对市场进行研究,其中以星期效应最为普遍。
Cross(1973)选取了美国股票市场1953-1970年间的标普500指数,发现在所取的时间段内,标普500指数在周五上涨的可能性和平均收益率都远高于周一,同时为显著正的周五效应和显著为负的周一效应。French(1980)选取同样的数据进行研究,并得到了同样的结果。
不只是美国的股市,世界各地的学者在对不同国家、不同市场进行研究时也发现了类似的日历效应。Jaffe和Westerfiled(1985)分别对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和加拿大的证券市场收益率进行研究,发现四个国家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星期效应,其中英国和加拿存在着与美国股市相似的负周一效应,而日本和澳大利亚存在着负的周二效应。Agrawal和Tandon(1994)对世界上20个国家的股市是否存在日历效应进行研究,他们发现在绝大多数国家的股市中都存在周一效应。
Chen,Kwok and Rui(2001)对中国的股票市场进行研究,以《公司法》这部法律法规的实施将样本数据进行分区,形成了1994年7月1日前后的两个样本区间。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股票市场类似于日本和澳大利亚的股票市场,在1995年之后存在一个显著负的周二效应。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